精選文章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Sole 師傅鞋評】MVP候選人的實戰選擇 - PG3


Paul George一直在進步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近十多場比賽更打出了MVP的數據以及帶領球隊取得勝利。PG在未有個人簽名鞋款之前,其穿著款式大多是低筒,這也不難理解在擁有個人簽名鞋款後,直至剛剛推出的PG3,都是以低筒作為基礎。到底這位MVP候選人的新戰鞋於戰力上又有什麼提升呢?





或者在此之前,也說說一些設計靈感吧!對於PG的第三代簽名鞋,作為Two-way player的他給設計師 Tony Hardman的要求就是速度。而Tony Hardman 給予的回應則是除去繁複的部分,只在 PG3 上留下最關鍵的元素。







Paul George 對於電子遊戲的熱愛,大概可以從PG1 2K版本 和 PG2 Playstation版本這兩代球鞋看得出來。而這次的 PG3的首發配色靈感則來自 NASA 研究中心,向他的家鄉棕櫚谷,同時也是NASA 研究中心所在地致敬。而刻劃在鞋跟的文字是源於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也是 PG 最愛的名言之一 - Don’t tell me the sky’s the limit when there are footprints on the moon。





舒適度與緩震
還記得在測試PG2初期的時候,感覺仍然歷歷在目,由於足弓位較窄的原固,走了幾次快攻後腳掌已非常酸軟,不太好受。大約連續打了兩個月後,情況才逐漸改善,對小編來說是一對適應期比較長的實戰鞋,所以來到PG3也不抱著太大期望。首次穿上PG3,中足那種窄的感覺又再次回來,於是鞋帶並沒有綁得太緊地輕鬆打了兩小時的友賽。初試感沒有帶來太大驚喜,不過隔了數天就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由於己隊只有五人應戰,打足40分鐘是少不免的,也正好可以更全面地測試到PG3的性能。





首先值得嘉許的是新鞋的適應期大大縮短了,於比賽初段已不再感到足弓酸軟,包覆腳面也來得恰到好處,而且鞋頭也不會出現像PG1的過軟,令腳趾於急停時都全逼前去。當然鞋頭那一小塊加厚的物料除了增加耐用性外,也加強了對腳趾的保護。




緩震方面,前掌的Zoom Air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對上兩代雖然同樣配置了前掌Zoom Air,不過踏上去後的回饋就不算太明顯,反而於大踏步上籃或是歐洲步上籃時,由於重心都放到前掌上,其Zoom Air是很容易就感受得到。這歸咎於PG3將鞋舌與鞋領一體化之餘,並在中底使用了一種更軟、更輕的泡棉,而這正正是 Zoom Air受到擠壓以後與更輕質的泡棉所產生的效果。







足踝支撐
為了滿足PG追求場上速度的模式,PG3 採用的環形排列網底設計可以更有利切入動作。同時,似曾相識的側翼,其實是從 PG2 延續而來的前掌 Dynamic Wings,也提供了更好的包裹。當省去了鞋面裡面多餘的支撐疊層以後,就可以獲得更柔軟更整體的貼合感。而鞋面就提供下層的包裹,前掌 Dynamic Wings 則輔助地鎖住雙腳,兩者分工合作。至於其低筒設計,只要好好利用到最高的鞋帶孔,基本的足踝支撐也能提供到的。只是略嫌鞋帶比較短,有時候需要額外索緊一點去換取較多的綁帶空間,對比上一代的PG2則沒有這個煩惱。






耐用度
鞋底的小圈子防滑紋路裡設計靈感來自月球表面
提供實際作用外當中亦暗藏玄機。刻有代表著 PG過往的一些數字,例如5290代表了他的生日(1990年5月2日); 13代表他的球衣號碼; 而93552就代表了他的故鄉加州棕櫚谷的郵遞區號。你又發現到其他隱藏著的密碼嗎?




回到實戰裡,據聞這種紋路是針對PG這類Two-way player經常作出攻防兩端互換而設計的,有別以往傳統人字紋只針對向前急停的抓地力。亦因如此,PG3所帶來的靈活多變打法是有根據的。



總括來說,PG3在戰力上確是有所提升的,就正如 Paul George的戰力一樣已經達到了MVP的水平,前掌Zoom Air的回饋感和更強的切入感都是PG3所帶來最深刻的印象。到底PG3會否成為Paul George的總冠軍戰鞋呢? 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PaulGeorge #PG3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當飛馬加上Turbo引擎 - Pegasus 35 Turbo

飛馬系列已來到35代,從1983年開始一直演變著。現在隨了常規版本外,還迎來了Turbo版本,究竟兩者又有什麼分別呢?


外觀
Pegasus 35的鞋面由Engineered mesh而成,內籠再多夾了一層透氣網布,而Turbo版的鞋身可以用薄如蟬翼來形容,圖中所見已半透明得Flywire也透視出來。兩者唯一相約的是鞋頭都比較扁身,令前掌更為貼地。而一向外形較為沉實的Pegasus系列,這一代就延伸了後跟,使其換上流線外形之餘,視覺上更富有速度感。為識別最新一代,後跟亦隱約地看到35字樣。至於Turbo版,外側的大Swoosh設計延伸至中底,還有鞋面置中的直條設計,都是較易令人分辨得到的。





舒適與緩震
兩者的測試都在路跑進行,或者可以綜合做個比較。


Pegasus 35
每個鞋帶孔都有兩組Flywire牽引著,中足可以鎖定得比較紮實而且感受到一定的壓力。由於使用了全掌Zoom Air,對比於上一代前後掌Zoom Air,每一下著地的反饋都比較平均,而且整體也較貼地,提腿都沒有拖泥帶水。不過這次的全掌Zoom Air比較薄,反饋雖然平均但回彈不算強。

鞋領設計亦比以往的位置降低,提升足踝的靈活度外,也減少對阿基里斯腱的磨擦。


鞋底橡膠與上一代相比,依然保持高度耐用性,以Pegasus 34為例,已進行了超過200km的路跑訓練,鞋底黑色橡膠部分繼續如常投入服務之外,更不會因磨損橡膠表層而出現滑腳。至於這對Pegasus 35則服役了超過80km,鞋底損耗情況如圖示,除了因路跑而帶來的污積外,基本上坑紋依然保持隊型。





Pegasus 35 Turbo:
每個鞋帶孔只有一組Flywire牽引著,即使綁緊鞋帶後也沒前者般緊。中底採用的ZoomX 泡綿並不是新鮮事,早在Breaking2中的Vaporfly Elite和Vaporfly 4%已採用過,而這次不再是只能遠觀的神物,稍爲親民的價錢已經是對跑手的福音。

那麼ZoomX 是什麼呢?其實由 Pebax 塑料製作而成,以穩定和輕量見稱,據聞重量亦只有 Cushlon 的三分之一,還有一點要提及的是能量回饋較高,相對地令跑手更省力以完成較長的路程。

著後感相比下,Turbo的重量更輕,每一步著地都比較前者的Zoom Air軟熟,是兩種不同的腳感。還有的是以青公路段長課為例,著Turbo後的肌肉酸痛感較少,是因爲省力了嗎? 這個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以鞋底損耗情況而言,Turbo的橡膠分佈較前者少而且坑紋較淺,數次長課後已經有較多的磨損。

總括來說,恆常練習會選擇Zoom Pegasus 35,主要因為擁有相對較高的穩定性和耐用度,全掌Zoom Air已提供足夠的緩震。而上斜路段較多的長課以及馬拉松的比賽,小編則會選擇Zoom Pegasus 35 Turbo,因為鞋身每減少一克的重量都會減少長距離的一刻負擔。

練習從來都不騙人,偶爾的馬拉松比賽只是對自己的一個複習課題,大家繼續練習吧!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Pegasus #Pegasus35 #Pegasus35Turbo #HKM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Sole Collection】 25年後再現 – Air Jordan X ‘Orlando’


於1994-1995賽季面世的Air Jordan X由Tinker Hatfield 主理,設計這對鞋時Jordan已暫別籃球場,為此鞋底上也刻上了Jordan於第一次退役前的十大成就。包括了:

85 – ROOKIE OF YEAR
86 – 63 POINTS
87 – SCORING TITLE
88 – DUNK CHAMP
89 – ALL DEFENSE
90 – SCORES 69 PTS
91 – MVP / CHAMPIONSHIP
92 – MVP / CHAMPIONSHIP
93 – MVP / CHAMPIONSHIP
94 – BEYOND
當中你又見證過幾多個時刻呢?



而此神鞋最為人所熟悉的應該就是Double Nickel的公牛配色,也算是神回歸的戰鞋,當然1995年3月18日也是Jordan迷們要記住的日子吧! 還有當時Jordan比賽一貫沿用的波衫號碼也由以往的23號改成45號,因此鞋側也曾出現過繡上45的版本。


(網絡圖片)


外觀
除此之外,Air Jordan X又有什麼話題之作? 相信就是當年五色連發的城市系列,包括了CHICAGO、NEW YORK CITY、SACRAMENTO、SEATTLE和這次的主角 - ORLANDO。談到魔術隊與Air Jordan,不得不提Penny Hardaway,他早在Air Jordan IX時已有自己的Player Exclusive版本,正當眾人以為他會延續白藍色的Air Jordan系列之際,Penny就於那年改穿了Air Up以及Air Flight One。最後,此配色就出現在Penny的魔術隊隊友Nick Anderson腳上。 


(網絡圖片)




翻查了歷史,原來最初設計Air Jordan X時,鞋頭是有額外多一層皮革覆蓋著的。但最後應Jordan要求,於最後推出的版本刪改了,所以現在看上去都比較流暢一點。





舒適與緩震
採用荔枝紋皮革作鞋面的籃球鞋可謂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當年還未有Flyknit和Hyperfuse等輕量化物料,所以著上腳的感覺更有質感,不過要捨棄的就是透氣度,要是連續一至兩小時在街場飛馳,雙足應該很快便得以熱身完畢。



全掌Air Sole加上Phylon中底就是這麼簡單就帶來了基本的舒適感,以當年的緩震來說,算是中上等級吧! 如果換到現今的實戰籃球鞋上還有哪個款式備有這配置呢? 答案是LeBron Witness 3。有機會也可試試兩者全掌Air Sole的分別。



由於鞋底刻劃著Jordan的歷史時刻,而小編確是不忍心看著歷史被磨滅的一刻,所以測試抓地力方面這次都以室內場為主。本以為花巧的鞋底都不太有實際作用,所以也不抱著太大期望。但這樣的鞋底紋路應用在急停跳射和探步動作都提供到第一時間的反應,
反而是令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的。




現在CHICAGO和ORLANDO配色都復刻了,究竟下一對將會推出的版本會是NEW YORK CITY、SACRAMENTO還是SEATTLE呢?



#TalkSole #SoleCollection #AirJordanX #orla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