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Sole師傅鞋評】 Curry 11


自推出以來,好評無數的 Flow 中底已經陪伴了 Curry 三個賽季了,期間推出了多對正代簽名鞋和 Flotro,全都是用上一樣的 Flow 中底,除了有些外形上的不同,基本上腳感的分別不大。Flow 中底的優點明顯,就是頂級的抓地力和場地感,但是在相比很多其他中底,緩衝力及耐用性有所不足,各大鞋迷和小編一樣,雖然滿意,但Curry 8 至現在,來到第四個年頭,也希望 Curry Brand 能帶來一些新衝擊。而 Curry 11 終於對大家的要求作出回應,推出雙密度 Flow 中底,務求滿足更多不同用家的需求。





🔽外觀🔽

這次測試的名為 “Future Curry” 的配色,球鞋以黑白為主,並加上一點湖水綠色作點綴,在後跟TPU 及鞋頭內側有紫色和綠色的幻彩效果,充滿未來感。鞋上也帶有不少Curry 的個人色彩,例如鞋頭 > < 圖案是 Curry 和太太的紋身圖案,在後跟穩定片上有代表14年職業生涯的14點及 「Created for the greatest shooer ever」字樣,為歷史上最偉大射手而設,當然是指 Curry 本人。假如Curry Brand 能在鞋上印上  「I can do all thing」,這一句更為經典。

🔽舒適度🔽

Curry 11 在鞋身外側用上 UA WRAP,而跟據官網的資料,內側用上的是IntelliKnit 針織物料,而在中間連同鞋帶孔的位置,以一層較厚像絨面質地的布料連接著。初次穿上時腳背會有一點壓迫,小編的腳掌不算厚,穿著後很快没有壓迫的感覺,所以選擇原本的尺碼便可以,但厚腳掌的朋友可能要試穿一下才入手比較好。相比只用 UA WRAP 作為鞋身物料,Curry 11 鞋面有多種物料合併而成,在開始時屈曲鞋面會稍有阻力,不過在稍為 break in 後,便不再有這種感覺。



這次用上雙重密度的Flow,在外底的一層是沿用舊有的 Flow,繼續提供頂級的抓地力及一定的緩震;而在上一層則用上偏軟的 Flow 來提供更好的緩震和舒適的腳感。從外底開了的一個窗,可看到中層湖水綠色的 Flow,用手按壓比較下,的確較外底的更軟。實測時的腳感和單層 Flow 的分別不太大,但如果用力壓下去時,Curry 11 能向下壓的範圍較大,因此能帶來的緩震力較好。在 Curry 逐漸老化的情況下,對雙腳的保護要求只會越來越高,相信 Curry 系列在未來會更加著重在緩震方面的進步。而值得一提的是,10代陪伴小編多場戰役後,Flow 會變得更軟,更舒適,這也算是 Flow 的特性之一。


🔽保護性🔽

在 Curry 10 上鞋面只用上 UA WRAP 物料,WRAP 的確也能提供很好的支撐,而且包覆良好,但是始終以舒適度為主,物料偏向輕盈及簿,保護性較低。UA WRAP 單簿的鞋面雖然彈性大,在比賽中如果被踩到,相對較易受傷,而 Curry 11 鞋面用上多種物料拼合而成,在受衝撞較多的位置加固,令到整雙鞋穿上的感覺更加有安全感。在鞋身兩側用上的是透氣性和較軟的 UA WRAP 及 IntelliKnit 物料,可以保持靈活,而且在急停轉向時,不會因為太硬令腳掌有撞牆的感覺。


除了鞋面物料加強保護外,Curry 11 亦在後跟設有一塊 U 形 TPU,完全包覆著腳踭位置;另外由於整個中底也是 Flow ,承托力有所不足,所以在後跟旁亦加了一塊 TPU ,藏在 Flow 的外底中,大大加強後跟位置的穩定性。從 Curry 11 設計師的手繪圖可看到,除了保留足弓下的穩定片外,前掌亦有三條橫向穩定片,没有用上像跑鞋般全掌的抗扭板,可以令雙腳跑動時更加自然,不會像跑鞋般不停推著雙腳前進。透過拼接物料的鞋面及在適當位置上的穩定片和TPU,令Curry 11 的保護性超越其他 Curry Flow 系列。

🔽耐用性🔽

頂級的抓地力就是 Flow 的標誌,而應該只有 Flow 系列會因為抓地力太好,要調整鞋低紋理來減低抓地力。回想起第一次穿著 Curry Flow 系列時,在轉向急停時因為球鞋抓實在地上,而令足踝扭了一下;而經多次調節後,Curry 11 的鞋底紋理已較淺和疏落,令人較容易駕馭,不過依然是在多灰塵的場地抓地表現會較差。耐用性方面和之前的一樣,很快便會有明顯磨損,而且只穿一次,雪白的 Flow 便會變黑。小編把穿舊了的 Curry 10 多次在室外場著用,後再在室內場測試,只要場地不是太多灰塵,依然能保持良好抓地表現。




🔽總結🔽

在應用了Flow 後的 Curry 系列,終於迎來了較明顯的改變,提高了球鞋的保護性及緩震,不再只以輕及薄為重,保護性對年紀漸大的 Curry (及小編)越來越重要,始終傷後的康復期比年輕時慢。總體來說,系列的優點依然保持著,只是鞋身變厚了,不及之前的輕盈,相信大家也樂見相關的改變,即使是忠實粉絲,每年也是差不多的穿著體驗,也會有納悶的一天,期望 Curry 12會帶來更進一步的改變。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CurryBrand #styephencurry #Stephencurry #JordanTatum1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Sole師傅鞋評】Nike ZoomX Streakfly — 是Pegasus Turbo 2的借屍還魂嗎?

 



🔽前言🔽

NIKE STREAK 系列由1995年起誕生,屬於俗稱「Racing flat」的跑鞋種類,亦曾經推出LT分支版本。其輕巧而且貼地的腳感,是一雙專門為長距離的田徑賽場訓練,甚至是針對路跑比賽設計。


NIKE STREAK 在推出第7代後,一直到2022年品牌才帶來更新 ── 釋出NIKE ZOOMX STREAKFLY,一雙搭載全掌ZOOMX泡棉與PEBAX穩定片的田徑訓練與5K/10K競賽鞋款。



🔽緩震與舒適度🔽

標題談到STREAKFLY是NIKE ZOOM PEGASUS TURBO系列的替身。兩者不但在外觀、跑感和輕量化來說非常相似 ,實戰時也能快速掌控路況,兩雙鞋的中底科技同樣主打ZOOMX,在開初着用STREAKFLY時也有像穿PEGASUS TURBO的錯覺。不過TURBO系列再搭載一層REACT FOAM來加強著地潰縮後的反應性,緩震較STREAKFLY韌。


相較之下,單純以ZOOMX應戰的STREAKFLY,腳感偏軟,好處是能在重複的速度訓練中減輕疲勞,而且在靜態走動時提供舒適的回彈。在高速情況下(筆者以衝圈3:30或更快配速下)也因為過份潰縮,著地後無法更有效反彈推動,力量的分散令跑者依賴自身肌力進行爆發。筆者認為較適合一些已有基礎或具田徑經驗的進階跑手。










🔽支撐保護🔽

NIKE STREAKFLY 採用極薄的工程網眼包裹鞋身,配合傾斜的綁帶和後踭填充物,能鎖定活動中的雙腳,尤其是中足位置。要留意即使是true to size,此鞋的前掌空間仍較寬闊,在加速時容易令前掌出現晃動,可以換厚襪來減低影響。



鞋款在中足添置Pebax穩定片(※非全長或延伸前掌的碳纖維板),來平衡STREAKFLY 足弓位置偏窄與ZOOMX泡棉較軟腍的特質。彎位或變速算穩定,而Pebax板會頂著足弓,著地反饋十分明顯,也有助抬腿加速。

🔽抓地及耐用度🔽

STREAKFLY分別在前掌與後跟內外兩側添加橡膠。在兩次10公里路跑測試中,前掌粗細不一的橡膠在找地和磨損表現稱職。若你是中足著地,就要留意沒有被橡膠覆蓋的ZOOMX,約在50公里後有明顯損耗,建議在田徑場著用會較耐用。



🔽總結🔽

NIKE STREAKFLY是繼「Racing flat」STREAK系列的更新版本,在厚底與碳板跑鞋的盛世當中,這雙鞋在實際應用和定位上較尷尬,它未必有碳板鞋的進取推進;也沒有厚底訓練鞋的舒適緩震;介乎中間的STREAKFLY在竉壞的跑者們就只有田徑訓練的優勢;而對於一小撮喜歡薄底、貼地感的跑者,這次STREAK的大更新,有點拉近Super Shoes與Racing flat的分別。在科技進步的同時,可以想像靈敏貼地的跑鞋line up會進一步縮減。

儘管STREAKFLY發揮的空間不多,而且適合進階跑者。其實如果初階跑者需要改善跑姿,或需感受雙腳發力的感覺,STREAKFLY目前由千元大關減至$6-700的價位,也可以當作後備的訓練鞋選。


而這款鞋款距離推出已有十幾個月時間,根據過往時間表,不少外國評論都預計STREAKFLY的後繼型號即將釋出,也期望後繼型號能為這個系列帶來更獨有的特質。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Sole師傅鞋評】New Balance FuelCell SC Trainer V2



🔽前言🔽

承襲FuelCell SC第一代極具人氣的厚底跑鞋,New Balance 終於推出 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 V2,並作出多項更新改動,針對由Easy run到速度訓練,甚至乎比賽的雜食跑鞋,讓我們窺探這對SC Trainer V2能否做到「一鞋打天下」!






🔽緩震與舒適度🔽

New Balance SC Trainer V2 搭載兩層式FuelCell泡棉,鞋身高由以往47 mm調整到40 mm,不單合乎世界田徑總會對於比賽鞋的高度需求,也增加穩定性。所以這雙鞋就如品牌宣傳般,由訓練甚至乎競賽都能夠應付!


針對上代較重的重量,SC Trainer V2的泡棉密度由0.15調整到0.10(引用自New Balance員工Danny Orr 在2022 New Balance 季度預覽Road Shoes的活動訪問)使整體重量更加輕巧,並採用Energy Arc 鏤空技術,將夾於泡棉之間的碳纖維板在著地潰縮後快速回彈,提供順暢的推動力。


FuelCell密度減輕與上下層泡棉密度的差異,令到每步著地時更易產生形變潰縮。跟隨NBRC跑會以1.4KM + 4 x 600M的program實測時,在處於6分左右步速下,才能感受各項科技所帶來的推動力。而回到現實較慢與長距離的easy run的體驗當中,7分半pacing甚至乎更慢配速所感到的能量反饋卻沒有如想像般進取。對於較慢的跑者,雖然弧型外底有助過渡的流暢性,但這次FuelCell偏軟,在慢速下屬吸震向,也需依賴弧拱形的碳纖維板來協助推進。或者,這就是入門與業餘跑手對於跑鞋選擇的分水嶺。




🔽支撐保護🔽

其中一個重大的更新,就是將原本的編織鞋面,變成傳統的工學網眼。設計團隊亦策略地以波浪紋飾保持整體支撐結構,同時增加透氣度以應付長距離的訓練路程。



後腳踭和腳腕有充足的填充物緊貼足踝,配合完全縫合而且具備彈力帶的鞋舌,SC Trainer V2在跑動的過程基本沒有甩腳情況。鋸齒狀排佈的鞋帶孔也減低腳背於滾動時所受的壓力,整體包覆性不俗。


唯獨以筆者較修長腳型的跑者來說,需要將前段鞋帶盡量拉緊,以進一步將寬闊的前掌空間收窄,減少前足的擺動,增加貼合感。


🔽抓地及耐用度🔽

SC Trainer V2 沿用與V1相似的耐磨橡膠和紋路,覆蓋著前掌與後踭兩側高耗損的位置,更細心於外露的碳纖維板貼上膠質,防止碎石與凹凸不平的路況對碳纖維板造成破壞。暫時以100公里數來說,外底膠質只見輕微磨蝕。而且格型紋和波浪坑紋的組合都能在濕滑地面提供穩定的抓地力,估計平均儲下350-500里數都沒太大問題。





🔽總結🔽

搭載Energy Arc碳纖維板加上40mm豐厚FuelCell中底的New Balance SC Trainer V2,令這對鞋滿足不同速度的需求,亦乎合競賽標準,無疑成為不少跑友的選擇。

預算不多又想雜食的跑友,可以視乎自己的配速來作出決定。以筆者的穿著感而言,如果跟我一樣屬於入門,又甚或偏慢速的用家,或許這對升級的V2就不太切合你來作為主力跑鞋;而對於中高階的跑手,在配速較快的情況下,跑者更能體驗碳纖維版與FuelCell的反饋,發揮此鞋的最大性能。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Sole師傅鞋評】KD 16 EP


死神 Kevin Durant 在去年轉隊太陽組成 4 巨頭後,在季後賽第一輪期間,無預警下發佈了個人第16代簽名鞋,並在Game 5於新球鞋加持下,成功帶領球隊突破首輪。在第二輪時 KD 繼續以 KD 16 作賽,更曝光了更多配色。





KD 16 與 15代一樣用上低筒設計,兩側大面積的 TPU 同樣突出,而 KD 16 的TPU形狀,更有一點點 Penny 2 的影子。一改近年流行大剔的設計,KD 16 的 Nike 標誌只是小小的一個出現在腳踝內外側的位置。雖然是 KD 的個人簽名鞋,但除了加上腳跟小小的 Easy 字樣和鞋舌的 KD logo 外,還有內側中底的 “Kevin Durant Sixteen”,便没有其他代表 KD 的設計,感覺在代言鞋來說,在設計上稍為失色。小編入手的配色名為”Emotional Pathways”,鞋上紫色代表 KD 的低潮期,而藍色則是代表他整理好起伏的情緒,清晰思維後繼續前進。

🔽舒適度🔽

KD 16 一改系列沿用多年的全掌 Zoom Strobel,改為後半掌的 Air Strobel 加前掌 Zoom Air,Air Strobel 下是Cushlon 泡棉。相比在 KD 15 上用的全掌 Zoom Strobel 加 React 泡棉,後掌的感覺是相差不多的,這次在 KD 16 上的 Cushlon 也有很好的彈性,在每一下著地也能感到上佳的緩衝力,可以好好減輕膝蓋的負擔。但 KD 16 在前掌只有 Zoom Air 的配置下,彈性的確不如 KD 15般明顯,不過 Zoom Air 是偏向實淨,要用力踩時的感覺才明顯,整體來說 KD 16 所帶來的腳感其實也是十分優秀的。


鞋面用上網布,而底層加上一層內里,簡單的配搭和物料令雙腳容易適應,鞋面貼合而且容易屈曲,即使第一次穿上時便落場比賽,只是在熱身的短短時間便適應了球鞋的感覺。另外鞋身輕巧而且透氣度高,但相比15 代,其鞋面的網布感覺個較低階的球鞋用料差不多,雖然小了一種優質感,單論舒適度是很高的。



🔽保護性🔽

和 KD 15 一樣,鞋形比較修長,在第一次穿著時也有擠迫的感覺,但是可能 KD 15 兩側的 TPU 較 KD 16 的大,綁完鞋帶後已感受到兩側被 TPU 壓迫住,較鬆鞋帶便有甩踭的情況。相比 KD 15,KD 16 的 TPU 面積較少,開始時雖然也有輕微擠壓的感覺,但 break in 後擠壓感便會消失,取而代之是良好包覆感,雙腳亦能穩穩的被鎖定;腳踭方面,放棄了 KD 15 所用的大面積像腳踭形狀的 TPU,用回傳統 U 形 TPU 加上適量填充物來鎖定腳踝,完全沒有甩踭的情況出現。



鞋身在連接中底位置用上較厚物料,加強保護性,而前掌鞋面及足踝位置用上的網布,透氣及有良好彈性,但較簿,保護相對差,有試過在比賽中被對手意外踩中,當時感覺像腳趾被直接踩中一樣。


兩側的三角形 TPU 除了能加強鞋面的包覆外,也能提供良好的橫向支撐,在做side step 或 crossover 轉向時,能鎖定雙腳在球鞋內,在透明的外底中間,足弓下方的位置有一塊 TPU ,作抗扭片之用,能保持球鞋穩定性及提高抗扭力,加上良好的包覆性,令小編能夠放膽的在球場上做出各種有對抗性的動作。




🔽耐用性🔽

KD 16 用了手錶為設計零感,已不是 KD 系列第一次此為靈感,早在 KD 6 已曾經使用,有所不同的是當時較多展現在鞋身,而 KD 16 是在透明的外底紋路上,排列了一個個像手錶內部的齒輪。而最外圍的位置,就用回一個普通的波浪形紋路。在清潔的室內場測試時,抓地表現良好,也可以做到要停就停,但近年太多能提供頂級抓地力的球鞋,而明顯KD 16 不能提供那種頂級表現。的確,在較多灰塵的室內場測試時,其抓地表現有所下滑。在發力起步時,在抓地不穩的影響下,往往在起步時會稍有延遲,不能做到即時起動。





而在室外場測試時,其抓地力良好,但透明外底的耐用性低,在打了大約一個小時的三打三後,有些位置已有明顯的磨痕,如果較多在室外場著用,建議選擇用上 XDR 外底的配色。

🔽總結🔽

在放棄了沿用多年的中底配置,以反應性更佳的 Zoom Air 取代前掌部分的 Zoom Strobel,雖然不及全掌 Zoom Strobel 般舒適,但以 KD 近年大傷後,打法已經減少了衝擊籃下,放棄部分緩震換來更好的反應性,不過抓地力没有達到上一代的水平,令小編有點失望,整體來說,KD 16 是大部分球員也適合著用的球鞋,只是如果是多以室外場為主,選擇 XDR 外底的配色較好。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nikebasketball #KevinDurant #KD #KD16 #ZoomStor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