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應「運」而生 ── NIKE AIR ZOOM BB NXT EP

每逢奧運年,各大品牌都會創造出當下最強的運動產品為選手們爭取好成績,而NIKE亦不例外。HYPERDUNK08年奧運推出後,每年都會有些微的update,當中的穿著體驗因人而異;但逢奧運年推出的版本,相信都會是平衡性極佳亦為最多人著用的實戰鞋。只因HYPERDUNK能適應各種位置及打法的球員,是一對實實在在的team shoes,所以它的魔力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


但自從NIKE推出HYPERDUNK X後,這個系列就慢慢被一眾後起的團隊鞋所取代,加上NIKE近年都實驗性地將運用在跑鞋上REACTRENEW Foam取替一般的 Zoom AirMax Air或者是Phylon的配置。為配合2020年的奧運發生,難免會有一雙帶著熟悉的名字卻換上最強緩震的實驗品──NIKE AIR ZOOM BB NXT EP 應「運」而生。

NIKE AIR ZOOM BB NXT當時於NYFW中亮相,以「2+3」的Air ZoomREACT泡棉的緩震組合作招徠,而鞋面採用普遍的網布及策略性塗層加強耐用性。



支撐保護與靈活度

最能感覺到的是襪套式設計加前端的類FLYWIRE,除了緊貼雙腳之外,加上鞋舌同後腳跟的填充物,亦令包覆感滿滿加強鎖定。前掌凹槽與後踭上翹能幫助跑動時的過渡,使厚重的ZOOM BB NXT靈活。而這雙更是唯一一雙市面上換上粗圓鞋帶的版本,進一步提供全面性包覆。



不過「2+3」設定使鞋身太高,而Zoom pod外側的TPU包覆也未能完全抵受到Zoom壓縮後的變型,在多次的切入測試中都頗不穩定,外翻機會相對較高;另外REACT Foam較軟,雖有中足抗扭板,穩定性對於後衛型存在隱患。



舒適度與緩震表現

最強緩震並不是空談!「2+3 」配置,前掌左右各一顆Zoom Pod及後踭兩層REACT及鞋墊的一層REACT,腳感無容置疑是最為豐富。REACT軟而韌,著地反應以及緩震也到位,只是體重較輕的球員較難「踩扁」去Activate置於數層REACT之下的Zoom Pod




實穿感覺有點像Air Zoom Tempo Next% FK的類跑步鞋足感,前掌回彈感十分有驚喜。但礙於離地較高,著重速度/ 切入的打法未必適合;反倒沉穩的低位內線可能更能發揮。



耐用度與抓地性能

外底採用單向水波紋,更在Zoom Pod位置擴展至四周,足夠應付到前掌轉向及抓地的需要。而材質方面AIR ZOOM BB NXT選用較軟的半透明膠,不過坑紋夠深,耐用程度可以接受;同時在高強度位置,如鞋孔/鞋頭等加入塗層,除了增添科幻感,亦能抗磨損。


後記

NIKE ZOOM BB的名字大概在2007年出現,由Steve NashJason Kidd等一級控衛著用,一向以絕無花巧的全掌Zoom Air見稱,雖然曾經推出至3代,甚至乎半復刻形式的1.5代,但很快這款球鞋就在球場上絕跡。是次奧運將這個名字再一次帶到運動員最大的舞台上,搭載兩顆Air ZoomREACT物料,更附上NXT ──NEXT的名字。的確,一些老波牛會有一絲的喜悅,像個熟悉的朋友再次歸來,不過歸來的卻是一個配備最新科技的新品種。




NIKE AIR ZOOM BB NXT EP的實戰表現依舊搶眼,只是更相對於以往的後衛鞋款,現在它更為適合內線或體型更重的球員。始終鞋身偏高,對於亞洲地區講求速度、變向等技術要求的地方來說,很容易被其他Court Feel貼地感強的實戰款式蓋過。奧運因疫情未能如常舉行,作為奧運而設的AIR ZOOM BB NXT命運亦很坎坷,因為現在已經能夠在Outlet上見到。可幸的是能夠以更親民的價錢一試這個豪華緩震,對於一些對緩震有要求、年紀大了想讓膝蓋休息的用家或者作為訓練鞋,這雙ZOOM BB是一個不錯的選擇。NIKE在同期還推出Zoom Rise 2,同樣地實驗性質偏多,在NBA舞台還比較少見,反而台灣聯賽會在鋒線球員出現呢!



1 則留言:

  1. 有穿過NASH再看後記,會知道這篇是很認真寫的文章,跟其他一樣的鞋評來說的話,但這雙也非常適合急停加速還有跳躍,鞋底高度不是問題,很快就能上腳,以現在官網不到三千元的價格,絕對值得一試!(我不是官方人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