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Sole 師傅鞋評】超馬裝備 - New Balance HANZO U V2

Hanzo系列不經不覺已經來到第二代,這一切源自New Balance去年開始與有「日本鞋神」美譽的資深製鞋職人三村仁司 (Hitoshi Mimura) 以及由他創立的M. Lab工作室保持緊密合作,而年初推出的Hanzo V2系列正是雙方合作後首對公開發售的跑鞋。



這款由三村仁司監修的跑鞋其實共有四款跑鞋,以針對不同目標及距離,而今次就有Hanzo U、Hanzo S及Hanzo T。當中的「U」系列更是香港首次上架,鞋名尾段的「U」是縮寫,代表了Ultra Marathon,是專為參與長距離比賽的超級馬拉松跑手而設的跑鞋,另外最高階的「S」為全程馬拉松完賽時間在3小時內的精英跑手而設,而「T」的定位則是為一般跑手在中長距離比賽時著用。




或者在這一篇鞋評中就先再讓大家了解多一點關於Hanzo U,這是一對專為長距離、甚至超級馬拉松跑者打造的緩震跑鞋,有別於其他 Hanzo 家族鞋款所強調的輕量與速度,Hanzo U 帶來平實穩定的跑感。






舒適度
鞋面以立體工程網布製作,提供長距離跑步所需的支撐及透氣效果,舒適的鞋面於長跑尤為重要,不然不斷的磨擦容易把表皮磨損,繼而影響跑手表現。Hanzo-U帶來柔軟且透氣的鞋面與內襯材料,打下了一個舒適的基礎。




 
足弓位稍稍偏窄,令前掌有點被擠向前的感覺,幸好前掌設計偏闊舒緩了少許。但跑到15KM左右足弓就開始慢慢酸軟起來。建議新鞋還是需要跑多幾次去把它適應。





緩震性能
中底結合了輕量緩震的 REVlite 與 Rapid Rebound 的回彈物料,是作為長課的一個重要支援。整體沒有FuelCell那般強力回彈,帶有一種平穩過渡的感覺,不太硬也不太軟是保持持久力的一個竅門。上斜路段未需要耗盡力度去前進,加上輕巧鞋身,路途上都跑得比較輕鬆。



 

支撐及保護
上文提及前掌設計比較闊,因此鞋底也有著更寬廣的貼地面積,讓小編每一步都能夠穩定的落地,在轉彎路段感受更明顯。值得一提是Hanzo U的內側採用雙密度中底,原意是經過長時間跑動當足弓疲乏時,能給予雙腳安定的支撐和穩定的跑姿。




另外,後跟搭載TPU穩定器,其鞋楦是根據亞洲人腳形作針對性設計,以提高足夠保護及舒適,亦給予雙足於跑動時更為穩定,從而協助提升跑者耐久度與續航力。





耐用度
前掌大約3/4的位置都分佈著Dynaride 三角形橡膠外底,其物料由粘性特殊複合橡膠製成,為前掌提供出色抓地力。而三角形上的幼細紋路於30KM的洗禮後,愈近外側的地方愈有磨損跡象,反而後跟的損耗程度相對較低。





後記
文章開首提及的三村仁司,曾於 2004及2006 年獲頒日本「現代の名工」及象徵日本職人最高榮譽的「黄綬褒章」的肯定,而取名自日本著名武士服部半藏的「Hanzo V2」採用M. Lab工作室收集得來的成千上萬腳型數據,配合New Balance的3D掃描技術,立體結構令跑鞋更貼服雙腳,其弧狀後跟也更適合亞洲人,幫助跑手每一步能夠穩定推進。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running #NBrunning #NewBalance #HanzoU #NBHANZO #HANZOV2

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Sole 師傅鞋評】場上場下的速度提升 - Kobe AD NXT FF


Kobe 系列的鞋款在 Kobe 退休後,一向深受 NBA 球員愛戴,不論是退休後的 AD 系列或復刻的 Protro 系列也有球員穿著,早前就有外國媒體公佈了一個統計結果,Kobe 系列是 18-19 賽季最多 NBA 球員穿著的個人系列,除了個人的魅力外,Kobe 系列速度,靈活的特性,跟現今的球風配合,也是多人穿著的原因。





這次要測試的是 「Kobe AD NXT FF」,是第三雙的 AD NXT 鞋款,FF 則是 Air Jordan 33 也有用上的 Fast Fit 系統,打著 NXT 名號的,都是用上較新技術的鞋款,例如 Kobe AD NXT 360 ,用上 React + Lunarlon 雙密度鞋墊,新型 Fiyknit 技術;而 NXT FF 同樣用上雙密度鞋墊,但這次改了以 React + Cushlon 泡棉而成,鞋面用了像塑膠的編織物料,Fastfit 系統加像 Kobe 2 的搭帶,發售前光看其高科技的外表已經十分期待其埸上的實戰表現,而最近球鞋到手第二天已急不及待測試其實戰表現。

舒適度
球鞋上手感覺很輕巧,但没 NXT 360 般輕,始終鞋筒較高,而高筒加上不是傳統的鞋帶設計,已能想像到穿著時要有些技巧,先拉黃黑色 Eject 的拉環把纜線鬆掉,再鬆開搭帶後穿上,因為鞋籠較窄,開始時因為襪子未有拉到最貼服,把腳套入鞋時襪不停移位,襪子摺埋的位置令雙腳不適,提醒大家先要把襪弄好及拉緊才把穿上;成功穿上後感覺腳掌不會太緊迫,拉上 Fastfit 拉環後球鞋立刻鎖定雙腳,而魔術貼的位置在走動時亦没有頂著雙腳;鞋身有 Quadfit 字樣,Quadfit 網布有四向延伸,亦柔軟容易屈曲,没有適應上的問題,而球鞋的輕盈和柔軟,令雙腳像赤足的感覺。




同為雙密度鞋墊,但這次 React 的拍擋不是 Lunarlon,而改用 Cushlon 泡棉,腳感差不多,React 的回彈一如 NXT 360 的優秀,前掌較簿,而 Fastfit System 置於 Cushion 內,不會有頂腳的感覺,相信因為 Lunarlon 較軟,踩上時有機會令 Fastfit System 頂到雙頂才有這樣的安排,而且雙腳直接踩在 React 物料,更能感受 React 的彈性,整體上舒適度小編覺得值十分滿分。




(這個鞋墊很難取出,只能靠網上圖片)

保護性
雖則以高筒設計,但鞋筒物料較簿,不足大大提高保護性,但球鞋的包覆性極佳,十分貼腳,Fastfit System 帶來極佳包覆性,纜線由鞋面延伸到腳底的系統核心,比普通鞋帶系統能調節的空間更大,而且方便,只要一拉便能調較,只是開始時未習慣有時會拉得太緊,配合魔術貼調整足踝位置及腳跟位置的填充物,完美包覆雙腳,而 Quadfit 網布聲稱能提供四向延伸,更加貼合腳形。




球鞋重心低,而且包覆性佳,提供上佳的反應性,但鞋身物料亦能承受實戰時的急停轉向等的衝擊力,不會令雙腳在鞋內走位,而 Fastfit 貫於鞋執內,亦帶來抗扭效果,前掌位置的 Outrigger 帶來足夠的穩定性,測試時有試過失平衡著地亦幸好没有扭到腳踝;但是感覺上整體球鞋比較單簿,對後衛來說有足夠的保護,但常在籃底肉搏的球員便可能有點不足。


耐用性
用上跟 Nxt 360 相似的蛇鱗粒狀紋路,只是排列不同,Nxt FF 的鞋紋較密集,由前掌及後跟兩點呈放射性排列,除了中間 Kobe 的標誌外怖滿鞋底,在灰塵少的球場表現十分理想,急停或轉向亦没有跣腳,但是就是易粘塵,抓地表現感覺 Nxt 360 較好,粘塵情況較輕微,我在室外著用完再在室內測試,Nxt FF 有輕微跣腳情況出現,而 Nxt 360 較少出現上述情況。



穿著過 Nxt 360 的鞋友也知道,耐用性低,只在室內場著用,亦很快有明顯的磨蝕,經數次測試後,Nxt FF 的磨蝕情況不明顯,而Fastfit System 的耐用性是另一個考慮,有傳聞太大力拉的話會拉斷,但暫時所見,相信不是這麼脆弱。




總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Kobe 系列亦是以此為中心,不停設計出舒適,反應性極佳的球鞋,NXT FF 甚至連穿著方面也要快;整體上感覺這一雙球鞋十分 Kobe,測試後亦没有令小編失望,Fastfit System 除了是噱頭外,亦有實際作用,而且對比 NXT 360 售價不增反減,相信所有追求靈活性及新科技球鞋的朋友會喜歡這雙 NXT FF。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Sole Chill】adigirls跑步專訪 - Lulu Tung


上回與教練淺談後,這次就找來了學員之一的Lulu Tung細訴跑步歷程。原來跑齡不算長的Lulu,以往都有跑10公里的經驗,直至上年年底經朋友鼓勵下參加半馬賽事,繼而踏上一連串訓練之路。


T: TalkSole

Lulu: Lulu Tung


T: 在10公里、半馬、全馬當中,最想挑戰哪一項

Lulu: 以往都有跑10公里的經驗但練習不算多,只求完走心態。直至上年年底朋友曾提出跑半馬這個念頭,於是就認真地去練習,所以現在最想於10公里和半馬的比賽中PB(造出個人最佳成績)

T: 對於參加之後的10公里比賽,有沒有定下什麼個人目標?

Lulu: 早前因傷已休息了一段時間,這次不急於求成,因為之後可能有更多長距離比賽需要挑戰,今次但求輕鬆完走不受傷為目標,也算是為康復之路打下了一支強心針。


T: 參與海外馬拉松的心理和身理上與本地馬拉松又有沒有分別呢

Lulu: 參與海外馬拉松的備戰心態通常比較緊張,未出發先興奮之餘又想做到好成績,也會預先熟習路線明確方向。比賽時會嘗試保持放鬆去享受比賽。而且海外的氣氛也特別好,可能受到場外沿途的市民或者支持者打氣影響,其落力程度絕不遜於參賽者呢!


T: 除了每星期的常規訓練外,還會自行加操嗎?
Lulu: 間中也會做GYM,假如跟Program(Tempo Run / Interval)訓練的話就會在運動場進行,好像現在與adigirls Running Team訓練一樣。至於純粹距離上的練習則喜歡到街上跑,享受無拘無束的過程,而且沿途也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另外就算不是訓練的日子也會多做拉筋動作,務求令身體作出最好準備。

T: 你會選擇哪對跑鞋作為你的練習/比賽的拍檔?

Lulu: 腳上的adizero ADIOS 4 是近期練習中的拍檔,欣賞其輕盈及透氣網層的鞋身,在訓練過程中不會成為負擔。


   

早前亦收到一對adizero Boston 8,對於Boost底緩震並不陌生,這次後跟的Heel Counter會偏硬一點,也提高了保護性,有機會在下一次長課中試一試。




訪問接近尾聲時,Lulu更表示最意想不到的是跑步帶來了更多認識朋友的機會,而且也喜歡一班人向著共同目標齊上齊落的感覺。


#TalkSole #SoleChill #adidas #adidashk #adigirls #interview #LuluTung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Sole Chill】街頭籃球專訪 - Louy Lam



何謂街頭籃球?


與正規籃球最大的分別是其束縛性與規則的限制性,正規籃球賽普遍有教練和球證協助,而且執法相對嚴格以增加公平性。而街頭籃球則未必有教練,反而多是著重個人技巧為主。至於球證方面執法亦相對寬鬆,令整場比賽的節奏更緊湊及增加身體碰撞從而令比賽更為激烈,使街頭味道更濃。當中以Full-Court 21及SOMECITY較多人認識,文章尾段會有相關比賽介紹。這次TalkSole請來了林志洛Louy Lam aka 馬騮,與大家分享有關街頭籃球文化的心得。

T: TalkSole 

L: Louy Lam


T: 怎樣看時下的街頭籃球文化? 香港又處於哪個水平?

L: 曾走訪日本、美國及中國等地方參與街頭籃球比賽,發現大部份城市都已經有團體自發創辦常規的街頭籃球比賽。而香港在這方面則進行得比較慢,也沒有常規性的活動,通常只有偶然的POP-UP活動。其實街頭籃球文化一直都存在,自己亦十分喜歡,只是沒有太多人去推廣去把這個文化發揚光大。不過還好,這幾年在香港的認知度也逐漸增多。




T: 你一直致力推廣街頭籃球文化,哪麼最想實現哪些事情呢?

L: 希望透過自己所認識的人和事再繼續宣揚出去,首要是凝聚到更多愛好者吧!亦希望透過與世界各地的街頭籃球比賽主辦單位洽談,把比賽引入到香港,從而產生互動,令更多香港籃球愛好者體驗這項活動之餘,也令其他地方的籃球愛好者認識更多本土籃球文化。也期待著有一天香港擁有代表自己的一支街頭籃球隊到世界各地參與比賽及互相交流。

   

T: 根據多年的實戰經驗,你認為一對街場實戰鞋應具備哪些條件?

L: 街頭籃球講求速度與靈活性,因此鞋款主打低筒會比較適合。而重量也是考慮因素之一,畢竟對抗性比較多,來回走動亦頻繁,輕量化的球鞋可以減輕雙腳負擔。另外,外觀方面亦即是造型上也十分講究,球鞋也應猶如街頭籃球球風般自由奔放,所以顏色與物料的配搭是一種美學,也是尊重這個文化的表現。最後就是兼容性,可以一鞋走天涯,既可於休閒穿著亦可於技癢時落場即席揮毫 。






T: 如何評價腳上的adidas Streetball籃球鞋?

L: 輕巧靈活而且不需要BREAK-IN,還有抓地力的表現異常出色,這點尤其重要,因街頭籃球經常需要急停、變速、轉向。剛剛也提及街場鞋的造型不能隨隨便便,而adidas Originals Streetball鞋身採用了不同皮革,也包括了麂皮與網眼拼湊而成,形成街頭服飾上不時出現的層次感。至於中底的Lightstrike緩震亦足夠應付一場高強度的籃球比賽。





在訪問的空檔期間,Louy也不忘手執籃球表演花式控球,球感和節奏亦非常到位,站在身旁的小編也忍不住試圖中斷他的純熟運球呢!




後記:
有關FULL COURT 21,可以簡單理解為一人對戰多人的比賽,參賽者會以獨立球員身份而且在沒有隊友協助下迎戰場上其餘對手,最快取得21分的球員為之勝出。而每場比賽均會有 3至7 名參賽者不等,每當完成一個全場進攻入球後(三分線內外入波亦同樣視為兩分),都會獲得額外三次罰球得分機會,但如果射失任何一球罰球後,防守者搶得該籃板球後則由該持球者繼續比賽。因此,控球純熟配合個人技術和優異體能者會是取勝關鍵!

有關更多FULL COURT 21的詳情,可參考www.fullcourt21nyc.com


另一個比較知名的街頭籃球比賽就是SOMECITY,這是一個3on3的比賽,比賽時間由兩個6分鐘的半場組成,總共12分鐘,進攻方必須在18秒內完成投籃。另外罰球時沒有籃板球,當射完罰球後會在半場check ball重新開波。進攻失敗的時候,攻守替換的規則是,防守方的隊員不能持球出三分線。攻守替換的時候沒有防守(不能偷波)但可以犯規。防守方在三分線內區域拿到球權,在攻守替換完成之前不能偷波,而且進攻和防守均有三秒違例。

有關更多SOMECITY的詳情,可參考YouTube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user/somecity

最後,想知道更多有關本地街頭籃球資料或比賽,可以留意Louy的iG @louy_lam & @coachcompasshk



#TalkSole #Sole聞風 #Interview #LouyLam #Streetball #adidasStreetball #adidasOriginals #LouyLam #街頭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