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Sole 師傅鞋評】輕型概念 未來跑車-Air Jordan XXXIV PF / Blue Vuid 鞋評




基本測試資料: 
鞋款: Air Jordan XXXIV PF / Blue Vuid (BQ3381-400)測試鞋碼:US10測試場地:室外水泥場地/室內木地板場地


每年最讓人期待的籃球鞋可以就是Jordan Brand的正代系列,不經不覺間已經來到最新的AIR JORDAN XXXIV(下文簡稱AJ34),AJ34的設計靈感來自賽車,熟悉F1賽車的朋友不難發現,相比於一般的用車,F1賽車車身往往會採用更少的材料以減輕車輛的重量。AJ34 注入全新中底技術ECLIPSE PLATE去取代過往的FLIGHTSPEED系統,中底設有前後分離ZOOM AIR以及AJ34鞋面採用防裂、輕薄且半透明的尼龍物料。AJ34從內到外、從鞋面到鞋底,各方面都展現了減少材料的理念,其中AJ34亦蘊含了了Air Jordan IV的設計元素和細節,承繼Air Jordan系列設計精髓。

Air Jordan XXXIV- Detail 


不難發現Air Jordan XXXIV(下文簡稱AJ34)的設計元素和細節都蘊藏了Air Jordan IV的精髓細節。例如參考以前 Tinker Hatfield 所設計Air Jordan IV的原圖,可以看出當年1989年推出Air Jordan IV 的設計主要比起前一代鞋身上加上新的網狀材料,想讓鞋子更輕以及增加其透氣性。


其AJ34的鞋面亦以輕薄透氣且半透明的尼龍材質


AJ34保留了經典元素,把AIR JORDAN IV 經典”FLIGHT “字樣保留在原有鞋舌上。


中底加設的防側翻TPU


外底紋路設計


中底空洞設計上都呼應了AJ4的可視式AIR 



汲取AJ4的元素為靈感,並且再以現代高性能創新技術重新打造出最新的AJ34



首發配色-「Blue Vuid/Wroop」,如電磁波般怪異扭的靈感,是我們對充滿未知與疑惑的未來世界最多遐想。不同的配色在鞋舌內籠和後跟的圖案上都會有所不同對應其配色主題。



AJ34的系列有不同配色,鞋面的材質也有所差異,但主要效能不變,都以防裂、輕質和半透明目的。



外底後跟的”J4-34,2.89-2019”致敬30年經典的JORDAN歷史。由AIR JORDAN IV 到 AJ34, 以及AJ4發售的1989年2月到AJ34發售的2019年。


外底外側的月蝕圖案呼應了-"ECLIPSE PLATE”


大家又是否注意得到AJ34的鞋面細節的小圓點,就好像賽車上的螺絲一樣鑲在AJ34鞋身上,呼應了賽身的主題靈感


鞋上的摩斯密碼 「_ _・・・_ _ _・ ・」

代表”23"相信不會難到大家吧!



外底從小到大的圓圈正是呼應了日全食形成的過程。每個小圈都寫有ZOOM AIR,展示了ZOOM所覆蓋的面積和位置



Air Jordan XXXIV PF 精美的抽櫃式拉盒設計,加上鞋盒各方面設計獨特,就連鞋紙都採用半透明的輕盈紙質,給小編一種久違的儀式感開箱體驗




On Court Performance-FIT 

經過改良的傳統鞋身,比起上一代AJ33或是一些襪套式的鞋款AJ34明顯更為易於穿脫,想不到薄如蟬翼的鞋面,都可以擁有良好的包覆感,這種半透明的尼龍物料,材質防裂和輕薄,同時鞋身分別在鞋頭和鞋身都加有內襯,鞋頭少許綿質內襯而在鞋身側加了薄薄一層內襯增加其舒適度、貼服度和支撐性。


其半透明可以貫穿見到後跟設計,厚實的泡綿後跟為這雙鞋增加不少承托和包覆感,這點也是小編比較喜歡和著重的部份,因為小編對於一般籃球鞋的後跟泡綿厚實和穩固程度都比較著重。


試穿AJ34的時候小編有兩個小小地方提醒或留意一下,AJ34鞋頭外側的TPU,是否有接壓到腳趾以及厚實的後跟和超薄的鞋面中間的銜接部份會否令到腳部不適。當然這兩個問題都會因人而異。

尺原選擇亦有一個建議可供大家參考,如果是腳形正常或偏瘦的用家可以選擇原本尺寸,如果是腳掌偏闊、腳背較厚,又或者偏好喜歡穿著厚襪的用家,小編會建議選擇大半尺碼。



On Court Performance-UPPER MATERIAL& SUPPORT


首先要說一說輕薄鞋面的支撐度,這也是小編第一次將鞋拎上手在腦海中浮的第一個問題

如此輕薄且半透明的鞋面會擁有足夠的支撐能力嗎?

基本上這一個環節已經可以直接打了小編的臉,沒有想到這輕薄鞋面擁有不錯的支撐,整體鞋身包裹舒適貼服
靈活輕巧而且有韌性,在實戰測試期間,不論在First Step或加速的步伐上,後跟都能夠緊緊地跟貼。


運動摺合鞋面都沒有帶來一絲多餘壓力,籃球鞋的後跟部份一直是小編會比較注意的,因為現在大多數籃球鞋都是偏向中低筒的設計,後跟部份的穩定對於雙腳一定會起到很大作用,AJ34厚實的後跟為這雙鞋增加不少承托和包覆感,當然後跟亦有內置穩定TPU。


AJ34鞋帶的部份類似KD12的設計,不過AJ34鞋帶與鞋繩扣之間會有機會滑掉,需要時不時調緊鞋帶部份,同時如果不想鞋帶甩掉的話,建議可以綁上兩個繩結。


AJ34屬中筒鞋幫,把鞋有扣上最高那一格的話,鞋筒兩邊會有了泡棉的圓點設計會貼近半節腳踝位置,鞋筒對於腳踝帶來少許的支撐,其實更多可以說是安全感。如果綁低一格著用AJ34的話,感覺就像是穿著一對低筒籃球鞋。


在鞋面支撐和耐久方面也加了小小細節,例如鞋內側加了縫合處添增了合成皮革,鞋身周邊增設透明熱壓面料,尤其是在鞋頭的位置亦特別提高硬度,加強保護性。






On Court Performance-MIDSOLE


引人注目的中底全新技術-ECLIPSE PLATE採用TPU和PEBEX材質構成,結合剛韌並重,除了可以減低中底重量之餘,在籃球運動中帶來很好穩定和抗扭性能,而在起跳時的力量從中足至前掌都有不錯的過渡效果。不過在剛上腳的初期,腳底有機會被ECLIPSE PLATE頂著的感受,但之後情況慢慢會好轉,這情況也會因人而異。


用力特別按壓中底時,ECLIPSE PLATE沒有太大的變形幅度


前掌採用大體積ZOOM AIR 以及加上後掌六角形ZOOM AIR,透過ECLIPSE PLATE可以直視前掌部份外露的氣墊,實現可視式科技的感官體驗。前掌ZOOM AIR只需經過短時間的熱身,就可以感受到前掌ZOOM AIR 的回彈性,其後的運動更是明顯,在運動時會較難感受到後跟的Zoom Air存在,不過在原地按壓後跟時還是能感受到它的回彈,所以也很難否定它的後跟吸震能力。


中底鞋頭外側加設了一塊半透明的防側翻TPU,可以隱約地窺探到前掌ZOOM AIR ,亦可以為前掌帶來明顯的支撐效果。


On Court Performance-OUTSOLE


AJ34 外底回歸傳統的人字形紋路, 以一個似是向外擴散的方向呈現,是次配色外底都是XDR外底材質。是次分別都有在室外水泥場地和室內木地板場測試,AJ34首次著用都並沒有發出「吱吱吱」的抓地板聲,剛開始抓地力沒有比小編預期中的好,雖然沒有打滑情況出現,AJ34的抓地力亦不像如狼似虎的兇猛,它就是給你一種穩穩抓地力的感覺,沒有更多。AJ34外底前掌面積擁有足夠闊度,有助加強撐平衡支撐,外底閃閃的LOGO多多少少減低了外底的觸地面積,如果內側外底覆蓋程度提高,相信也有助提升外底的抓地觸感。經過時間磨合,整體抓地力表現實屬不差。


擴散型的人字形紋路再加上外側TPU,就好像是針對Step Back等側向動作為支撐而設的,大家是不是未穿上AJ34已經很有畫面呢?




OVERLALL


AJ34鞋身十分輕盈,意想不到AJ34鞋面輕盈半透明的材質擁有優良的貼服性和提供不錯的支撐程度,鞋身擁包覆全面,後跟位置亦有厚實的包覆感,厚厚的泡棉提供承托腳跟位置,當然後跟亦有內置穩定TPU。不過在鞋帶綁帶方面大家可能要留意一下,因為測試實戰時鞋帶會有時容易鬆散,要不時調較致最佳狀態。

屬中低筒的AJ34,迎合了現在靈活全能的球員需要,可以保持靈活之餘,又不完全失去籃球鞋應有的支撐性。但是如果球員需要強大腳踝支撐的籃球鞋的話,AJ34就未能夠滿足得到。

中底全新技術-ECLIPSE PLATE除了可以減低中底重量之餘,在籃球運動中帶來很好穩定和抗扭性能,而在起跳時的力量從中足至前掌都有不錯的過渡效果。前掌ZOOM AIR只需經過短時間的熱身,就可以感受到ZOOM AIR 回彈性,同時也可以提供得到適當的緩震能力。AJ34除了擁有優良性能外,更重要的是小編認為AJ34的外型極具未來和科技感,半透明鞋面和中底的空洞這些只有AJ34身上才擁有的獨特細節。小編沒想到極輕置的籃球鞋可以做到這麼多,輕盈、穩定且回彈都集於一身,AJ34已經目標完成做到了。如果大家還沒有想好要哪對籃球鞋或是想要一對好的籃球鞋,小編覺得AJ34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接下來的配色呀!

#TalkSole #SoleFresh #JordanBrand #AirJordan #AirJordanXXXIV #AJ34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Sole 師傅鞋評】史上最大體積氣墊 - Lebron XVII EP


2018/19 年賽季,Lebron James 首度西遷並加入湖人隊,作為 Kobe Bryant 退休後首位加盟湖人的巨星,傷病加上未有足夠支援的情況下,Lebron 最終未能帶領湖人重返季後賽;湖人在暑假作出大量補強動作,加入 A. DavisD. Howard 等球員協助 Lebron,勢要重返季後賽。

球隊的拍擋實力提升了不少,腳上的拍擋亦没有停止進步,Nike 繼續為 Lebron 設計腳上的戰靴,而去到第 17 代,Nike Lebron 17 打著個人系列史上最大 Max Air 旗號,加上全新的 Knitposite 鞋面科技,提高了球鞋的舒適度及支撐性,表現出 Lebron Nike 對本賽季劍指冠軍的決心。

在設計上,設計師把細節放在鞋舌上,不同主題的配色,在鞋舌上的圖案設計及用料亦不一樣,而熱熔的位置亦可做出不同的花紋,相信未來的配色會有更多有趣的變化;這次小編測試的湖人配色,鞋上有 LA AWAY 字樣,而鞋舌上有獅子頭圖案,而黃色的獅子眼亦十分搶眼,配合紫色近鞋頭位置的皇冠標誌,突出 Lebron 簽名鞋的個人特色;另外在左右鞋舌上的 213 及 330 兩組數字,分別是洛杉磯(213)及 Lebron 出生地 Akron (330)的區碼。 




舒適度

鞋面以新 Knitposite 鞋面科技而成,外表跟 Lebron 16 Battleknit 2.0 相似,Knitposite Flyknit 加上熱熔式織線結合,成為全新舒適度及強度兼備的物料;上腳時感到新物料帶來像 Flyknit 的柔軟及舒適,但有較厚實的感覺,在第一次穿著時做出各種移動的動作時,感覺像厚版 Flyknit,物料同樣柔軟,但沒有像 Flyknit 一樣輕盈;而鞋帶綁得稍緊時,足弓有酸軟的感覺,要再調較一下鞋帶來適應。




Max Air 的面積差不多佔據了一半的鞋底,跟 Air Max 270 Max Air Unit 差不多尺寸,而前掌用上兩塊 Zoom Air 氣墊,分別置於左右兩邊,在鞋底便能看到兩塊 Zoom Air 的分佈;大面積的 Max Air  提供絕佳緩震力,亦能吸收大部分衝擊力,減低膝蓋及腳踭的負荷,相信打法較衝撞及彈跳力較好的球員更能感受大氣墊的好處;而前掌內外兩邊 Zoom Air,在重心轉移或左右移動時發揮效用,能提供迅速的回彈力,令球員雙腳不論任何角度的移動亦能感受到有氣墊的支撐。



保護性

Knitposite 的鞋面帶來良好的包覆,鞋面像雙腳的皮膚一樣貼服,感覺與 Kobe 系列的 Flyknit 鞋面差不多,但 Knitposite 較厚實,不像 Kobe 系列以輕巧為主,物料較薄,相比之下 Knitposite 鞋面保護性更高;實戰時,鞋面不像 Flyknit 般容易扭曲或拉伸,對球鞋提供良好的穩定性。


後跟位置有 TPU 加固,而且在 Kniteposite 以不同顏色及花紋呈現的熱熔部分,除了外表外,亦有實際作用,熱溶部分有加固作用,有助提高足踝部分的穩定性;而雖然大面積的 Max Air 及兩塊 Zoom Air,令雙腳重心提高,但由於前掌 Zoom Air 位置較闊,像 Outrigger 一樣,能提高穩定性,加上鞋身的物料,為雙腳帶來強大的保護性;不過要留意的是 Kniteposite 較厚,而且球鞋以中筒設計,在移動時難免會較遲緩,而且較高重心的鞋底亦會影響反應性。



耐用性

此配色的鞋底用上 XDR 橡膠外底,紋路刻度也深,在數次室外場著用後没有明顯磨損,而且亦不太粘灰塵;在室內埸的表現稍有不足,衝力大急停或左右轉向有出現抓地不穩的情況,但情況不算嚴重;而早前亦有提及, Knitposite 物料的耐用性亦不用擔心,鞋身摺痕不明顯,而且在室外埸著用亦沒有損毀,可以放心用作恆常著用的戰靴,




總結


Lebron 17 作為 Lebron 的簽名球鞋,一定會配合其打法而設計,因此球鞋便以舒適及保護性著墨,以系列史上最大的 Max Air 加兩塊 Zoom Air 作為緩震系統,提供舒適的腳感,同時亦能減低 Lebron 強大爆發力對雙腳造成的負荷;而 Knitposite 鞋面加強球鞋穩定性,整體球鞋的表現良好,是一對有頂級舒適度及保護性的球鞋,但靈活性稍有影響,還好在如此重裝備的球鞋,沒有帶來更多的重量,習慣穿後衛鞋的小編亦感覺舒適程度能補償對靈活性的影響。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延續復古籃球風 - Puma Legacy 68


作為回歸籃壇的第三個鞋款,Legacy 68有著與前兩款截然不同的穿著感,而唯一的共通點就是繼續沿用了Hybrid緩震。究竟這次的配置又是否恰到好處呢?整體戰力與上兩對比較後又會得到怎樣的評價呢?



Legacy 68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外側那條直紋,它的由來源自田徑運動員Tommie Smith 於1968年穿著Puma T7運動套裝,以實際行動帶領所有追隨他的運動員們在勝利的舞台上舉起代表人權的右手後,Puma T7運動套裝就成為了改革的象徵,移植到Legacy身上,是希望穿著者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舒適性
鞋面連前掌部分用上雙層網布,用料比較偏硬,鞋頭相對保護得較好,但也因此影響了屈曲時的舒適性,從而令腳面有被壓著的感覺,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什至是幾場比賽過後才令物料稍為軟化。後跟則用上人造皮革且中筒設計,內籠的填充物不算厚,足踝於轉向時未有被頂著而不適。至於大家選擇波鞋前較關心的鞋碼方面,在這穿著正常碼數便可以了。








Clyde Court的鞋領的針織物料較軟,Uproar Spectra則算是低筒設計,而來到Legacy 68,足踝支撐是有明顯改善的,除了中筒設計,鞋帶孔已完全覆蓋足踝外,於置頂的兩個鞋帶孔更有一塊TPU片去鞏固及協助鎖定足踝。綁得太緊的話,試過在轉向時反而過度鎖定而引起不適。所以硬件上它是可以提供良好的足踝支撐,軟件上就靠球員於上腳時按個人的鬆緊度喜好而作出適當的調整就可解決上述問題。





緩震性
雖然前兩款都用上Hybrid緩震,但配置在不同位置上所帶來的實著感也會不同。首先,Legacy 68中底的灰色部份是EVA泡綿,提供最基本的緩震,然後最底層黑色的部份內就用到了Hybrid緩震。可能是作為第三個鞋款,而且定價又一樣,所以一開始就認為三者都擁著差不多的緩震水平。可是實戰後最後大概只感受到EVA泡綿的淺層吸震,當然也不排除因橡膠外底堅固的緣故而有可能是需要再長一點的時間去把Hybrid踩軟。




假如你是位射手,射波後雙腳著地的承托力還是應付足夠有餘,但假如你是位力量型的前鋒,又或者是空中霸王經常起飛的話,Puma Legacy 68的緩震就略嫌不足。






抓地力與耐用度是頗爲欣賞的一環,鞋底黑色的部分爲耐磨橡膠,配合縱橫交錯的閃電紋路,即使經過街場的洗禮,表面已蓋上了一層灰塵,又即使之後再轉回室內場,但也無損其抓地性能,這裡值得一讚。






以現時測試到的情況來說,把Legacy 68定性作街場實戰鞋也是非常稱職的,足踝保護以及抓地力都能提供到一定的水準,緩震力度則稍遜於前兩位兄長。假如它的售價能輕輕下調一點,以性價比來說是可以考慮的。



#TalkSole #Sole師傅#鞋評#PumaHoops #PumaBasketball #Legacy68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Sole 師傅鞋評】輕鬆快樂跑 - Joyride Run Flyknit


當你以為Nike React已經滿足? 又或者是剛剛才適應這種緩震? 說時遲那時快,現在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緩震技術,名為Joyride。這是由多個TPE 緩震顆粒構成。以Joyride Run Flyknit為例,中底的緩震顆粒就分別由四個區域的緩震顆粒艙組成,這些緩震顆粒都具備獨立的延展性。



總覺得Joyride Run在外觀上混合了幾位前輩的特色,當然這個是比較主觀的看法,例如鞋面(即鞋舌附近)所用的物料參考了Air Huarache Run,足踝兩旁的穩定帶(即置頂的鞋帶孔) 參考了Air Presto,還有鞋帶孔的設計與Epic React Flyknit也非常接近。



舒適度
假如想試真一點Joyride Run的緩震粒效果,以及把它定性(快鞋、慢鞋、休閒跑鞋)之前,建議先進行路跑測試,於比較硬的石屎地(水泥地)上全力感受那種簇新的緩震感。把Joyride Run套上腳時,腳掌會很明顯的感受到鞋墊中間位置有異物突出,及頂著足弓。起初是不太適應的,直至行了一段時間才會自然地平伏起來。後跟鞋領的填充料有一定厚度,另加襪套設計也間接令足跟完全地貼緊著。亦因為這一點,鞋碼方向可傾向大半碼或改著薄襪去適應。這個就是於跑步前首次體驗Joyride的快速評價。



Joyride Run Flyknit整個鞋身的包覆感較強,綁緊鞋帶後基本上鞋內從鞋頭至足跟已經不設多餘空位。要提醒各位請準備一對高於鞋領的襪子,因為幾次換上較薄的船襪或no-show襪時,無論是日常出街還是慢跑都會磨損後跟的表皮,也許是新鞋的緣故,也許是上述提到足踝位置的多層包覆而引致的不足之處吧!


緩震性
現在就輪到主菜Nike Joyride緩震系統,先來看看它的設計原理,不同區域緩震顆粒艙的大小設計源自於足底各部位在運動時與地面的接觸方式。例如後跟位置的緩震顆粒艙相對較大以增強緩震,而足尖位置的緩震顆粒艙設計是為了促進跑步時的平穩性。Nike Joyride 緩震科技能夠帶來獨特的穿著感受就像在踩在泡泡上一樣,為跑者帶來個人化的緩震體驗。


在測試了大約150種材料後才最終確定使用TPE材料來打造Nike Joyride緩震顆粒。緩震顆粒艙的設計能夠防止緩震顆粒在足底過度移位,引起足部不適。對於不同版本的Nike Joyride產品,設計團隊都對緩震顆粒艙的分區進行了調整。緩震顆粒均勻分佈在緩震顆粒艙內,且與分區調整一致,能更好地適應跑者步伐。例如,假設跑鞋中大約共有8000顆緩震顆粒,約50%的顆粒會覆蓋腳跟區域,而約5%的顆粒會分佈在腳尖處以提供緩震。


這次Joyride帶來的腳感體驗確是需要時間適應,每次套上腳時也總會感到那堆緩震顆粒頂著你腳掌。不過於跑步過程中大概只需跑50米左右的距離便可適應。如果以回彈力和緩震性來比較的話,Joyride Run Flyknit的緩震性會來得比較明顯,每一步著地的吸震力都恰到好處,反而是能量回饋的反彈力在這裡不算明顯,跑感上Nike React提供的回彈力略勝一籌。





耐用度
鞋底沒有太多抓地紋路,基本上黑色部份就是接觸地面的位置,即使是透明的位置也用了粒狀紋路。原本以為抓地力一般,但其實發揮一切正常,只是恰巧於一次毛毛細雨下在運動場跑圈時輕輕的滑了一下,有可能是跑動中以中底白色部份的泡綿著地所引致。

鞋面的耐用度以Flyknit覆蓋,暫時未有被勾到的情況出現,反而擔心的是中底白色部份,就圖中所見,經過一段時間的路跑洗禮後已開始變色,也證明該位置也較多時間接觸地面。

總結
綜合以上幾項的著後感,得出Joyride Run Flyknit以針對輕鬆跑為主,對於馬拉松式的長時間訓練跑就不太建議了。其實以外型來說,可塑性很高,跑步之餘也不妨試試配搭不同的造型,例如牛仔褲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NikeRunning #NRC #NikeJoyride #Joyride #JoyrideRun #JoyrideRunFlyk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