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 第一個十年 - Hyperdunk X Low



前言:Hyperdunk 由2008 奧運登場,以一系列嶄新科技去令各強能以最好表現征戰奧運會,至今已經經歷了足足10年。
期間在外型,配置上經過大大少少的改變,但都離不開他本身的定位 - 一對全方位無論後衛,前鋒以致中鋒都合適的一對戰靴。

與上年相比,今年回歸Zoom Air 配置,亦看似再沒有Flyknit 版本,只有高,低筒兩個版本。


評測基本資料:
鞋款: Hyperdunk X Low EP
尺碼: US11
場地: 室內體育館/ 室外水泥地

尺碼:
可按平時尺碼。但建議先致店舖試一試上腳 。始終人人腳形有別。


包覆及支撐:
8/10




x




腳掌包覆來自跟Flywire 相類似的綁帶系統。由中底延伸上來的鞋帶孔,獨立於鞋面,這樣便可對不同腳形提供更大的相容性及更貼服的包覆。
後跟亦有穩定器以把腳跟鎖在鞋床內。
外底面積亦算闊,加上外前掌的一少片的防翻亦能在支撐性範疇內加一點分。


緩震:
9/10





 (上: 前掌 下: 後跟
前掌在Zoom Air 底下有較厚的泡綿做搭載,相比之下,後跟的較薄,保護膜亦直接貼在Zoom Air 下)


這代回歸前後掌Zoom Air, 對上一代使用此配置已經是2016了。但這年對比2016的後掌Zoom Air.....差太遠了吧!!!
這代後跟Zoom 足足達14mm!!!! 
前掌則是正常鵝蛋形約6-7mm厚的Zoom,以保持貼地感及反應性。
雖然前後Zoom Air 都置於鞋墊下方,理應較容易感受到,但小編重大概188磅都要大概一段Break In 時間後才能開始感受到。
但自此以後你就明白Hyperdunk始終都是應該配上彈彈的Zoom Air 最適合。


抓地力
8/10



簡單波浪紋,即使在橫向及縱向的移動都有覆蓋。到今日為止在室內沒有打滑的問題,但室外有時候會有咬不了地的情況,還好不算嚴重,算是室外相對難避免的問題之一吧。



物料/ 質感


對比高筒鞋舌上的織帶,低筒的類似鞋帶的穿孔更有格調,外觀上亦相對上適合休閒風。
鞋頭及鞋跟大致都用上網面再在內層加上物料去令它更硬身及提高保護性。一開始此硬度會令腳面有點兒不習慣,但隨著著用,物料軟化後感覺還是不錯。
中足及鞋舌則用上類似潛水衣的物料,有彈性之餘亦有足夠厚度去保護腳掌及提供舒適穿著體驗。


總括而言:
Hyperdunk 來到了第十年。雖然今年算不上有甚麼大改進,新科技。卻貫徹一向以不浮誇,整體表現平均的優良傳統。要有的,應有的,統統都有。加上價錢親民,配色選擇多,亦會是考慮因素之一。


***小插曲***
其實今年在高筒跟低筒之間,分別除了鞋身高度外,其實在其他細節位亦有些微分別。

首先,鞋頭的耐磨保護塗層位置形狀已有不同。
其次,鞋舌鞋帶穿孔低筒用上圓身像鞋帶般的組繩,而高筒則用上扁而闊的織帶。


最後兩項分別是 : 鞋跟方便穿著的拉環低筒是垂直的,而高筒是橫向的 ; 後跟穩定器的印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