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以往於跑鞋上往往要取得豐富的軟熟感就大多要放棄回彈性。而Epic React的誕生,既是嘗試,也是突破。
跑者作為消費者,總是有著很多要求。既要輕盈又要柔軟,想回彈力足夠之餘還要夠持久耐用。這時,Nike 跑鞋的產品創新總監 Ernest Kim 就覺得此想法有何不可,於是就這樣展開了一連串的研發和測試。而Epic React Flyknit 的鞋面靈感原來是來自 2012年的產物Flyknit Racer。一整塊的Flyknit鞋面主要是提供透氣和保持雙腳靈活性,保留了第二層皮膚的包覆感而不會被身體排斥(指不適感)。
舒適度與緩震:
測試之前,聽說Epic React需要大半碼,甫開始便直接試了us11 (小編平常穿US10.5)。上腳後立即感到前掌空間感較大,雖然Flyknit鞋身連襪套不致於鬆脫,但這寬敞感並不等於舒適,因為跑步時需要一定的包覆感以支撐雙足以及提供保護,相反太緊則影響血液循環。所以在Epic React上還是建議原size便可,而最後在起跑時把鞋帶完全地索緊後效果也顯著改善了。
說到中底,也就是Epic React的靈魂所在!它是由整塊NIKE React泡綿所構成,綁緊鞋帶後便立即啟動引擎。由於測試路段在街道上,多是比較平坦,可以任我去跑!相比lunarlon,React foam著地時的下陷程度沒那麼多,即是說它的回彈性也相對較快。而且整個中底的react form都較軟熟,不太需要預先穿軟就能直接起跑。
支撐:
由於穿大了半碼,若鞋帶以正常鬆緊度去調節的話,未足以應付彎道或路面不平的街道,需重新加大力度索緊鞋帶才解決了兩側支撐性的問題。幸好,襪套內靴設計的關係,整個後跟位置也感到貼合的包覆感。
耐用度:
這是大約跑了20km後的鞋底狀況,由於部分中底會直接觸地,以前中足位置的耗損較多,相反最前端與後跟的橡膠外層就成了最佳的保護層。無可否認白色爲主的Epic React是較矚目,但考慮到經常路跑的話,還是挑選深色的會較耐看一點。
總括理來說,Epic React的舒適度毋庸置疑,size方面按慣常的就可以了,加上較時尚的設計,如用來休閒至中等強度的訓練絕對是綽綽有餘。聽聞第二波將會有多款配色選擇,也許是時候來個決定吧!
另外,作爲近親的Odyssey React,中底同樣是採用React foam,其不同之處在於鞋面換成Flymesh而非Flyknit,還有獨立鞋舌取代了一體式襪套設計。而最令人擔憂的鞋底也額外增多了橡膠外底,當然價格也有下調,可惜暫時只見女裝款式發售,男士們唯有忍耐一下。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EpicReact #flyknit #ChooseGo #Instant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