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Sole師傅鞋評】 PUMA ForeverRUN NITRO 及 Deviate NITRO 2




在不用上班的日子,早上起來跑一回,忘卻一週工作的煩惱,已變成小編的習慣。而最初跑步對小編來說只是鍛練心肺,出一身汗的運動,而隨著愈試愈多不同的跑鞋,雙腳開始有些要求。

這次測試的鞋款是PUMA 的 ForeverRUN NITRO 及 Deviate NITRO 2,前者是日常一般訓練的跑鞋,而後者則是配有碳板,主要針對比賽或高速訓練用的款式。兩者的中底緩震系統也是用上 NITRO 中底。藉此一提,NITRO 是 PUMA 在近年研發,一種以液態氮氣注入物料,再製成可以用在鞋上中底的科技。



🔽舒適度🔽

ForeverRUN NITRO 用上全掌的 NITRO 中底,其中底厚度十足,厚到令小編剛踏上時雙腳有沉了一下的感覺,在熱身時已經感受到 NITRO 帶來的舒適腳感。到起步跑時,更加能夠感受到中底的彈性,每一步壓下去的能量也能回饋到雙腳,帶動你跑出下一步。而鞋面透氣網布輕簿,在炎熱天氣下雙腳亦能保持乾爽。



至於Deviate NITRO 2,中底則用上 NITRO 和NITRO Elite 兩種泡棉組合而成。上層NITRO Elite 和下層NITRO 中間則設有碳板。穿上時感到 Deviate NITRO 2 的中底厚度,前後掌較平均,腳感同樣舒適,而前掌的彈性更大。原因是升級版的 NITRO Elite 主要用在前掌,而 NITRO 則是集中在後掌。Deviate NITRO 2 後跟位置的中底後度没 ForeverRUN 的厚,令彈力没有那麼澎湃。



在經過個多月累積了數十公里的途程後,兩雙鞋的中底表現也很出色,NITRO 中底的舒適度很高。穿著 ForeverRUN NITRO 跑步時,其緩震大大減少雙腳的負擔,令你可以支撐更遠的路程。而小編在起初穿著 Deviate NITRO 2 時,由於是首次體驗帶有碳板的跑鞋跑步,仍需要多點時間去習慣,而且跑完後,由於鞋尖位置向上翹,没有厚厚的緩衝,每次訓練後的腳尖位置、腳掌及小腿的肌肉也有酸軟的感覺,相信要多加訓練才能改善有關情況。



🔽穩定性🔽

ForeverRUN NITRO 用上 RUNGUIDE 跑步引導系統,模組化的鞋踭設計並在腳踭位置加上一塊弧形TPU,加強長跑時腳踭著地時的穩定性,引導雙腳在正確的跑姿上。獨特設計的鞋墊在腳掌中間位置凸起,更加貼合腳掌的形狀,為雙腳提供額外的承托。





Deviate NITRO 2 中底內置一塊 PWRPLATE 碳板,腳踭亦有 TPU 提供穩定性。在整個中底也有碳板覆蓋,鞋的穩定性當然很高,在跑動時每一步也會被碳板帶動著,雙腳好像一著地便會順著碳板向前滾動一樣,自自然然便會向前去。


兩款鞋也是用上半內靴的設計,同樣提供良好的包覆性,但在 PWRTAPE 設計的位置則各有不同。 ForeverRUN NITRO 的 PWRTAPE 較多,有從鞋帶位置延伸到中底,而Deviate NITRO 2 則只有在鞋身兩側。兩者也能提供雙腳穩定的跑動表現,ForeverRUN NITRO 較著重保護性,而Deviate NITRO 2 則是令你雙腳像機器一般,一著地便向前推進。



🔽耐用性🔽

同樣是用上 PUMAGRIP 的防滑耐磨的橡膠外底設計,Deviate NITRO 2 外底的顆粒較大,感覺會比較耐磨。小編兩雙鞋也是在同樣路段測試,在濕滑及乾爽的地面也同樣有良好的發揮。而在鞋面透氣網布上,也有針對容易磨損的地方,用不同密度的網布加厚,感覺這兩款鞋也能陪伴小編一段時間。





🔽總結🔽

NITRO 中底的舒適性真的一試難忘,而且其出色的緩震,令小編連續跑步後,間歇性出現的膝蓋酸痛亦有所改善。而傳說碳板跑鞋能令人跑得更快,在測試過後,穿著Deviate NITRO 2 跑的均速確實比穿著 ForeverRUN NITRO 的快。在碳板的影響下,每一下落腳,但會順著向前推進,腳掌幾近不用做動作便會向前跑,令小編全程速度上落只有十秒左右,相反當穿著 ForeverRUN NITRO 時,會有數十秒的差距。但其缺點是,鞋的構造本身是改變了小編多年的跑步習慣,在跑完後小腿及腳掌的肌肉會較為酸痛。


總的來說,兩雙也是很好的跑鞋,小編第一次穿碳板鞋,的確要一些時間適應,但如果你是想於速度上有所提升,Deviate NITRO 2確實能幫到你;相反,ForeverRUN NITRO 則是一款大眾跑鞋,各位可跟據自己的需要而作出選擇呢!


#TalkSole #puma #pumahk #pumarunning #running #FOREVERRUNNITRO #RUNGUIDESystem #PWRTAPE #DeviateNITRO2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Sole師傅鞋評】AIR JORDAN XXXVII


AIR JORDAN系列近年都大受好評,除了設計上向當年的經典致敬外,最實際於球場上的戰力也逐步提升。


 

 
🔽外觀🔽
AIR JORDAN XXXVII就加入了AIR JORDAN VII的元素,例如Hare配色、鞋舌的AIR JORDAN字眼、還有足踝的Huarache設計,都是比較易辨認的特徵。




新元素就分別於鞋底後跟刻有MICHAEL JORDAN部分的個人成就,例如MVP、BACK TO BACK、SCORING CHAMP、GOLD MEDAL。以這麼一位偉大的名人堂成員,輕輕帶過這幾項成就略嫌吝嗇了一點。不過也有可能是只列出MJ穿上AIR JORDAN VII那年的成就而已,那麼事情就變得合理得多。





🔽緩震🔽
不再只賣情懷,近代AIR JORDAN亦非常 ''打'' 得,而且這一代比起前兩代又算是個新嘗試。這個新東西就是放置在後跟的 FORMULA 23泡綿與前掌的雙層ZOOM AIR。


小編相信無論是LUKA 1還是AIR JORDAN XXXVII 的FORMULA 23,當中的 ''FORMULA'' 沒有太大驚喜,還是有調節的空間,如果可以再軟熟一點會比較好。現在的配置外層都被後跟的TPU穩定器所包覆,後跟著地沒有太大的回饋,雖然不是硬著陸,也沒有令膝蓋獨自承受壓力,但總期待有點像REACT 或ZOOM X之類的腳感吧!

 
而緩震重點都落在前掌,大面積的ZOOM STROBEL 再額外加多一塊ZOOM AIR BAG,於起動時令人鼓舞,特別是向前推進所施下爆發力的一瞬間非常有感。即使是向上跳的動作,也完全發揮到應有的回彈水準。



 

 
🔽支撐🔽
中筒加上Huarache設計,本來就是保護之餘再減輕重量,然而鞋舌偏薄,當你為了鎖緊足踝而牢牢綁緊鞋帶後,腳背延伸至足踝附近都會因鎖得太緊而產生輕微不適。




鞋頭還有兩側大面積的Lenoweave部分就是偷輕鞋面重量之餘也保持一定的支撐性,要留意的是鞋頭空間因此而變多了,雖不至於穿少半號去遷就,也建議換雙較厚的籃球襪來實戰。尤其是整雙鞋的padding較少,穿薄襪的話差不多都是雙腳直接與Lenoweave磨擦。不過經過十多次全場練習磨合後,整體鞋面都較新鞋時軟熟下來及慢慢適應起來。


 
由於足踝內外兩側位置都有一小塊長方形的泡綿加乘,加上鞋舌至鞋領的物料較薄,基本上拉好鞋帶已可把腳背至足踝鎖定。別忘記中底下方還設有久違了的碳纖維板以應付抗扭及增加穩定性,足弓位置稍窄,對於闊腳掌的用家可能要點時間磨合,但整體支撐性其實已經很足夠。



 
穿上最高那個鞋帶孔有時候反而會覺得過緊而影響了整體流暢度,最後小編經過反覆測試後,認為穿上鞋領第二格的鞋帶孔最為拿捏到一個平衡而不失支撐性。




🔽耐用度🔽
鞋底紋絡不算深,只在街場進行了數次訓練,其餘時間主要於室內場的木板地上進行全場練習或比賽以順道作為測試一部分。


這種鞋底的抓地力沒有即時剎停,是留有一點輕微的緩衝區,當然也未至於滑腳不受控。針對一些無球跑動下接球射波或做假動作探步會有一定的幫助。


Lenoweave鞋面異常的薄,暫時並未因此而影響其耐用性,至少間中客串內線的小編被對手轉身時輾過鞋面數次後,到現時還是完好無缺。


 

  
🔽總結🔽
作為AIR JORDAN 旗艦鞋款兼主線系列,設計及用料上煥然一新並同時向經典致敬,也秉承了近幾代AIR JORDAN的設計大方向。

 

 
透氣度是另一大賣點,這歸咎於是Lenoweave鞋面,絕對是夏天球場上的恩物。而雙層ZOOM AIR的爆發力優異,一試便知有沒有。主要留意的是鞋頭空間稍闊及新鞋的物料稍稍偏硬,但可以用厚身籃球襪去解決作紓緩措施。


低筒版本亦相繼推出,主要改動是鞋頭的物料,腳感是否變好了?有機會再同大家分享!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sneakerreview #performancereview #AirJordan #AirJordan37 #AirJordanXXXVII #AJ37 #AJXXXVII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Sole師傅鞋評】 New Balance Fresh Foam BB


早前在巴黎舉行的一場常規賽期間,New Balance 發佈全新籃球鞋 Fresh Foam BB,同時推出巴黎限定配色,從鞋名便可看出,New Balance 帶來了 FuelCell 外的另一種緩震技術。球鞋在鞋舌上印有8字,而配色以粉藍色為主調,在鞋舌,後踭及鞋帶位置,配上各種像復活蛋上出現的配色,感覺十分清新。小編一度以為是公牛球星Zach Lavine 的個人簽名系列,最後原來只是他的 PE 配色,雖然期望落空,但球鞋並没有令人失望。


外觀

發佈後不久後便推出了其他配色,而小編入手的配色,以明星賽為題,没有了巴黎限定的清新感覺,換來的是冷酷的銀黑配色,加上鞋底紫漸變橙的用色,用色上也有本年全明星賽感覺。球鞋外表也有不少復古的元素,例如由鞋帶位置延伸至鞋頭的熱溶膠設計有991,993的影子,鞋舌的 logo 便有舊款跑鞋的味道。

舒適度

Fresh Foam BB 中底用上在跑鞋上應用已久的 Fresh Foam X物料,Fresh Foam X是 New Balance 透過3D運動捕捉技術,收集運動員著力方面的數據,從而設計出一種物料,可以在任何地方承受雙腳所受到的衝擊。而兩側用鐳射切割的坑紋,可增加緩衝及減低重量。在收到球鞋時,小編便急不及待去感受一下全掌 Fresh Foam X 的彈性,踏在厚厚的 Fresh Foam X 上,就像踏在一塊軟墊上,雙腳每一個位置也能感受到其彈性。相比起 Two WXY 一直沿用的 FuelCell 中底,Fresh Foam X 的緩震力更佳,每次起跳後降落,或者衝擊籃框後,球鞋也能缷去衝力,膝蓋著地時不會有震動的感覺,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小編在早前比賽後的一天,膝蓋痛的情況亦有改善。




鞋身 FitWeave 一體式的編織物料,在鞋頭及鞋帶位置以熱熔的方式加上膠面加固,FitWeave 輕盈及有彈性,而且透氣性良好,但在初初穿上時,舒適性比預期差。熱熔膠加固的位置過硬,屈曲時會頂住腳面,另外足踝填充物及鞋舌較簿,綁緊鞋帶後足踝會有不適的感覺。雖然鞋面加固位置及足踝的不適感會在 break in 後改善,但是小編偏向有較厚填充物的球鞋,舒適度會較佳。



保護性

球鞋以中筒設計,剛好包覆到腳眼的位置,鞋身FitWeave 物料提供良好的支撐,而後跟設有 TPU 作足踝的支撐;在中底外側 Fresh Foam X 外形一樣的,其實是TPU,用來鞏固中底的穩定性,在測試過程中球鞋在足踝位置或者橫向的支撐,也有很好的表現。包覆方面,穿上原本球鞋的尺寸,鞋身兩側稍有壓迫感,多穿幾次才能習慣,如果不是闊腳掌的鞋友,建議穿回原本的尺碼便可。值得一提,由於足踝位置没有足夠填充物來幫助鎖定,必須把全部七個鞋帶孔也穿上,否則你會經常感到鞋踭有不跟腳的情況。前掌較圓及闊,除了外側有 outrigger 外,內側也有向外延伸,增加前掌的的穩定性。





對比 Two WXY 系列,Fresh Foam 較厚令球鞋的場地感較差。不過有賴Fresh Foam 加上 TPU ,令球鞋没有不跟腳的情況,而 Fresh Foam 有良好的回彈,令反應性不致於有太大影響。


耐用性

半透明外底用上以明星賽色調的漸變色,而鞋底紋路是以一個個不完美的圓形組成,形狀有點像卡通內出現的手指模。一開始在室外場測試,竟然不時有抓不實地面的情況,在橫移及轉向時,會稍為跣一跣才能停定。讓小編有驚喜的是,清潔灰塵後在室內場反而有不錯的表現,雖然不是最頂級的抓地力,但已經沒有停不住腳的情況出現。鞋底紋路較粗及硬,相信耐磨程度不錯,在數次測試後没有明顯的磨蝕,但是間距較闊會較容易卡到小石子在鞋底。



總結

小編一向偏愛較貼地及有場地感的球鞋,已有一段時間没有感受過這麼有彈性的中底系統,雖然中底厚了,但仍然有一定靈活性,如果可改善抓地力的問題,會是一雙很好的實戰鞋。


New Balance 在 Fresh Foam BB 面世前,只有 Kawhi 的簽名鞋及 Two WXY 一款團隊鞋,相比 Two WXY追求靈活及場地感,Fresh Foam BB則是著重緩震表現,可以提供內線球員或體能勁爆的朋友多一款選擇,絕對是各波友的福氣。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newbalancehoops #newbalancehk #newbalance #zachlavine #lavine #freshfoam #freshfoambb #theonlywayis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