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Sole 師傅鞋評】戰鬥機升空 - Air Jordan XXXV


當上一代的Air Jordan XXXIV大受好評下,實戰性能的壓力就來到Air Jordan XXXV身上。 



自Air Jordan XXXI開始便打正旗號向30年前的原祖致敬,所以這次不難於Air Jordan XXXV上發現Air Jordan V的影子,特別是那塊加大版鞋舌,甚至足踝的突出設計,還有 "Center Of Gravity" 配色上後跟的23字樣。 




鞋舌內亦有多組數字,暗藏了不少玄機。翻開後便發現羅馬數字 XXXV,巧妙地結合了30 與 5;而84-03就代表Michael Jordan 的NBA生涯年份;30 / 6 / 5 就是MJ職業生涯的數據,平均 30分 /6.2籃板 / 5.3助攻。 





除了用配色來分辨不同的版本外,後跟的標籤也有這個功能。像這對 "Center Of Gravity"配色而言,標籤的一面印上了Jumpman Logo,而另一面就印上代表OG的 "Nike Air"。其他版本當然也有相對的特色,大家還是拭目以待吧!





說到這裡,相信已按捺不住要來點實戰資訊,由於球場剛剛解封,室內場的預約幾乎爆滿,所以就直接到街場測試,也順道了解一下耐用性的問題。





中足的Eclipse Plate是整對鞋的精髓,但也不算是新鮮事,上一代就已經用過了。不過在Air Jordan XXXV上的是升級版的Eclipse Plate 2.0。與上一代比較下,2.0提升了中底高度,加強了橫向支撐的穩定性。再加上更大面積的前後掌Zoom Air,把回彈力再提升一點。不過建議買回來後還是先進行投籃訓練或者日常著用一兩次,好讓雙腳適應一下Eclipse Plate與Zoom Air的組合,以免因新鞋物料偏硬而令中足酸軟。





緩震方面,依舊是可見式的前後掌氣墊,在Eclipse Plate 2.0的中間就可以看到。這個設計原意就想釋放Zoom Air的最大爆發力,不會因內置在固定的空間而局限了發揮,特別是Zoom Air受壓時,回彈力更強。感受較深的是用雙腳起跳時,受到身體的重量而施加的壓力,從後跟到前掌的氣墊助你一躍而起。





鞋面與近幾代不同,設計師Tate Kuerbis 及其設計團隊收集了多方的意見後,決定把麂皮放回Air Jordan上,以突顯其優雅高貴的一面。過往歷代如AJ IV、AJ VI、AJ XVIII等都曾用過麂皮這物料,尤其在AJ XVIII上就更顯那份貴氣。可是有得必有失,換取的就是較難打理,經過幾場街場的洗禮後,鞋頭淺灰色的麂皮部分已變成深灰色。 




 

 
至於支撐性一環,Outrigger不算突出,主要由Flightwire (Jordan Brand的Flywire)帶領,並以Kurim作輔助加固整體結構。而足踝支撐則靠後跟突出的部分,以及鞋後跟內側的加厚護墊把雙足鎖定。於轉向和切入上暫時未有遇到太大的挑戰。



 
抓地力未有因沾滿街場上的灰塵而影響,急停時還是有那種刺耳的煞停聲,這個要歸咎於鞋底採用了經典的人字紋絡。


在此建議AJ XXXV還是留在室內場會比較適合多一點。不然,專攻街場後的結果就如圖中所見的鞋底部分已有磨損跡象。


 
與上一代比較,AJ XXXIV比較貼腳和輕巧靈活,而AJ XXXV則更穩定和有著更多的包覆感。至於鞋碼方面,AJ XXXIV偏小,建議大半碼較好,不然腳趾尾位置於實戰過後較易磨損,而AJ XXXV則是原尺碼就夠。除了首兩次著用後足弓近前掌位置有點酸軟外,腳感於習慣了以後就會著的比較更自然。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AirJordan #AirJordanXXXV #AJ35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Sole 師傅鞋評】砍掉重練的第二代 - Zoom Freak 2



執筆之時,Giannis Antetokounmpo (下稱 Giannis 已經跌破大家的眼鏡,被熱火4-1送了出迪士尼園區,和上一個賽季差不多,雄鹿在常規賽所向披靡,Giannis 表現依舊出眾,亦在復賽時為大家帶來全新 Zoom Freak 2 ,但最後球隊在季後賽未能更進一步,殺進總冠軍戰。

 

球隊戰績未能突破,那個人球鞋的表現呢?外表上鞋形是相近的,同樣是低筒配置,鞋身加上一個大剔;但再放在一起比較下,會發現其不同之處,代的大剔是反方向及貼近鞋底,有穩定足踝之用,代的大剔感覺只有加固鞋身之用;代鞋底用了分離式設計,增加了1  代欠缺的穩定片;最大分別便是鞋底緩震系統,代在後跟位置用上雙層 Zoom Air 氣墊,而代則在前掌用上扇形 Zoom Air,帶來兩種不同的體驗,在個人系列才出這種完全相反配置的改變較為罕見,再查閱網上資料,原來代跟代的設計師是不同的,可能因此帶來這樣的改變。









舒適度
Zoom Freak 2 鞋底細心地貼上一張貼紙,講解球鞋的配置,後跟以注入 Phylon 泡棉取代雙層 Zoom Air,前掌用上扇形 Zoom AirZoom Freak 1 的雙層 Zoom Air 回彈力及舒適度令人回味,但 Zoom Freak 2  Zoom Air 改為單層並移至前掌,令舒適度有所下降,前掌的 Zoom Air 感覺不太明顯,而且全掌 Phylon 中底緩震效果不明顯,令腳感打了折扣。
 

鞋面部分以編織物料為主,在腳跟及內則位置則用上皮物料,內則的皮上加了透氣孔,而在足踝位置的填充物比 Zoom Freak 1 的厚,整體球在舒適性及透氣功能上表現四平八穩,足夠舒適但不會有很大的驚喜;初次穿上亦不需要有適應期的問題,但習慣鞋帶打兩個結的小編稍為覺得鞋帶短了點。






保護性

 Zoom Freak 1 推出初期,網上最多的評論便是没有中底穩定片,雖然在測試後發覺抗扭力依然不差,終於在 Zoom Freak 2 上加上穩定片,因為用上分離式鞋底,如果不加上穩定片便會好像早前測試過的 Jordan Supreme Elevation 一樣,在橫移時因前後底分離而做成鞋身扭曲。

 

因應字母哥進攻籃框時經常使用歐洲步,對球鞋外則的穩定性要求很大,Zoom Freak 2 前掌外則的 Outrigger  Zoom Freak 1 大,有字母哥早前經常穿著的 Kobe 系列的影子,除此以外,鞋外則亦加上穩定片加固;而後跟位置有 TPU 作保護足踝之用;包覆方面,足踝的厚實填充物包實雙腳,而又不會太緊,但前掌位置空位稍嫌太多,影響整體包覆的表現。

 

Zoom Freak 2 在針對橫移時的穩定性下了很多功夫,而 Outrigger 亦能做到防側翻之用,測試時在防守橫移步或作出歐洲步時,感到每一步也很實在,抗扭力亦強,而分離大底亦增加了靈活性,Freak 2 在保護性及靈活性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

 





耐用性

同樣是帶有透明的大底,Zoom Freak 2 没有像 Zoom Freak 1 一樣分開了不同的區域,前後大底也用上透明底,前掌用上放射狀的紋路,看上去像手指紋一樣,而後掌像是簽名的不規則紋路,加上其兄弟的名字,看上去紋路較粗,相信會較耐磨。

 

因為疫情關係,未能在室內埸測試,在戶外測試表現出色,各種轉向及急停亦没有失手,而這次的透明底在粘灰塵方便不太嚴重,應稍為清潔便能在室內埸著用,但如果想要更加耐磨,大家可以選購没有用上透明底的配色。





總結

Zoom Freak 2 在靈活性及穩定性下了很多功夫,甚至把 Zoom Air 放在前掌,小編的打法主要跑位及中投,衝擊籃框較小,很適合這雙靈活及穩定的 Zoom Freak 2 ;但如果你是追求緩震性高的,Zoom Freak 2 較難滿足你的要求。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Sole Fresh】ZX系列的延續 - adidas ZX 2K BOOST

 1984 年推出 ZX 系列以來,不斷挑戰前衛設計的極限,這30多年來一直為人所熟悉。而ZX 8000 “AQUA” 算是小編喜愛之一,被吸引的是ZX總會結合經典與新科技,當年中底的Torsion bar也是一大特色!

翻開歷史的一頁,原來adidas曾於 2008  2009 年與不同的國際合作夥伴推出「A-ZX」企劃,以二十六個字母引申而出的關鍵詞為設計主軸,分別推出二十六款獨一無二的聯乘鞋款。




  



   

來到2020年,全新的ZX系列亦踏入新的篇章,以「Feel the ZXience」為核心理念,結合玩味和科技感十足的元素,重新演繹這個經典。整個系列包括了ZX 2K BOOSTZX 2K FLORINEZX ALKYNEZX 2K FLUXZX 2K 4D以及DAY JOGGER。白波鞋固然易於配搭,不過這次卻被螢光色系的ZX 2K BOOST吸引著。特別於夏日,份外有種清爽活力的感覺。





至於著後感如何?經過幾次輕量的緩步跑後,首先鞋碼方面比正常偏闊,原碼數當然可以,但細半碼會更貼合雙腳。後跟注入TPU物料以加強穩定性,而鞋側亦搭載TPU支架線條,彌補了因大面積的透氣網面過軟的情況。Boost中底偏軟帶輕微回彈,當然沒有NMD那般軟吧!




Sport mode換回Casual mode後,可以給我一個不吸引眼球的理由嗎?簡單的黑褲配白襪已能輕易帶出腳上的重點,而襪套設計亦使穿脫更為方便。


這個夏天, 

來點新鮮! 


ZX 2K BOOST就是有點小驚喜!


#TalkSole #SoleFresh #adidas #adidasoriginals #adidashk #FeeltheZXience #ZX #ZX2KBOOST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皇上的平民戰靴 - Lebron Witness IV EP



離開籃球場一段日子,相信熱愛籃球的讀者都有在做其他的運動來維持自己的狀態,籃球場重開的一天,除了大家會急不及待試一試自己的手感,還會秀一秀封存已久的戰靴吧?如果還没有入手新鞋來迎接籃球場重開之日,看看這雙 Lebron Witness IV EP會不會是你的選擇之一。









Witness 系列是 Lebron 的子系列,定位在Solider 之下的平民戰靴,以往甚少被 Lebron James 本人著用,這次竟然會穿 Witness IV 上場,而且是不止一次,特別的配色,不錯的外表,加上親民的售價,就是不知道實戰表現如何,現在小編立即為大家送上測試報告。

舒適度
Lebron Witness IV 與Lebron XVII 鞋底設計相近,前掌分別有兩塊Zoom Air 並排,Witness IV中底以泡棉代替XVII 代的 Max Air;前掌左右兩塊 Zoom Air 作用明顯,能有效吸收移動時帶來的衝力,但起跳著地時,緩震不足,中底的泡棉作用不大,而且感覺有點太硬。





鞋身以網布而成,配合上熱融物料加固鞋頭及近腳跟的部分,令球鞋保持輕巧;鞋舌前半部分形成了球鞋的內襯,後半部分加入薄墊,加上鞋領位置的填充物,令足踝部分的舒適度提升,球鞋穿著時没有 Break In 困難的問題,只要鬆開鞋帶便能輕鬆穿脫,亦没有磨皮或刮腳的情況,整體上除了中底緩震力不足外,算是一雙滿舒適的球鞋。

保護性
球鞋以最普遍的中筒設計,鞋身網布不會太薄,提供足夠的保護,而在鞋頭亦有熱融物料加固,保護腳尖,而在近腳跟的位置以較高密度的網布,形成一個三角形,除致敬 Witness I 代外,高密度網布配合中底外側外露的穩定片,一同增加球鞋的穩定性及抗扭力;而鞋跟的穩定片有大獅子頭圖案,除了好看外,亦能提高球鞋的穩定性。





而在鞋舌前半部分形成的內襯,配合鞋舌頂部的簿墊,與鞋領的填充物,球鞋能鎖好腳踝,而腳掌位置包裹亦良好,没有多餘的空位令雙腳在球鞋裏移動,初步感覺球鞋的包裹和抗扭性高,應該是一雙能提供足夠保護的球鞋。



為什麼我說應該?因為經實戰測試後,得知球鞋的防側翻原來有所不足,前掌外側有 Outrigger,但原來是未能發揮作用,因為從圖中可看到,Outrigger 的位置是未能貼近地面,未能達到防側翻的效果,在没有碰撞的情況下上籃著地雙腳亦有著地不穩的情況出現。





耐用性
鞋底以官方形容為衝擊波的紋路而成,鞋紋刻度深,而且不是透明底,在經過4,5次室外場的洗禮下鞋紋依然清晰,相信耐用性没有問題;抓地力方面表現亦良好,鞋紋分怖平均,没有特別的死角,在急停轉向等動作也是得心應手。



鞋面網布與熱融物料配合,感覺没有特别容易破損的地方,相信即使以室外埸作為主要戰埸,球鞋的耐用性亦不會受到很大的挑戰。

總結
以平民價錢的球鞋配上兩塊與正代球鞋配置相同的 Zoom Air,Nike 此舉誠意十足,而且球鞋靈活性和耐好性亦表現出色,就只是防側翻這一方面表現較差。

總括而言,Witness IV 的外表及配色確實較以前的出色,而且 Zoom Air 配置亦是一大賣點,只是其防側翻有改善空間,較合適在練習或對抗性較低的友賽中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