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Sole 師傅鞋評】抓緊冠軍的戰靴,Under Armour Curry 5



還記得在2017年的總冠軍戰,Stephen Curry初次穿上 Curry 4,並在命中一記3分後的踢腳慶祝,球迷因此對 Curry 4 留下深刻印象。有別於4代,Curry 5 在常規賽已經面世,其登場方式無4代那麼震撼,但其創新的低筒及不對稱鞋帶設計,亦足夠讓人期待。

Curry 5 以「π」為靈感,3.14  Curry 的出生日期,π = 3.141592......,為一個除不盡的數目,代表 Curry 帶來的無限可能性,鞋身外底及前掌部分以名為 AnaFoam 材質包覆,其他部則是針織物料,低筒的襪筒設計配以不對稱的鞋帶組合,而前掌鞋底則有一塊以化圓為方作靈感的部分,以方形及圓形組成。而這次測試的黃色配色為 Stephen Curry 2018 Asia Tour 的亞洲限定配色。















舒適度

低筒的襪筒設計,襪筒位置不會過緊,穿著時沒有遇到像 4 代的問題,代要用力拉開襪套才能穿上,而編織物料而成的襪筒及鞋內則的部分,提供充足的透氣度令雙腳保持乾爽。鞋身 AnaFoam 沿鞋頭腳面位置延伸到外側及鞋踭,在實戰前還擔心AnaFoam 這種合成物料會不會太硬而影響屈曲,即使在屈曲時沒有明顯摺痕,但AnaFoam没有對雙腳移動造成阻礙。

 EVA 物料為緩震中底,没有很強的彈性,亦没有很軟的感覺,在起跳著地時亦不會感到有明顯緩震,但又未至於像直接踩在地面的感覺。其好處是反應十足,配合簿簿的編織鞋面,在轉向,變速上能做得心應手,靈活性極高。








保護性  

Curry 系列首次直接推出低筒鞋款,在考慮 Curry 的足踝傷病史,UA 依然推出低筒鞋款,相信在保護性上下了不小功夫。AnaFoam 的功效是在雙腳需要保護的地方加強包覆及穩定性,而那不對稱的鞋帶設計令AnaFoam 連到編織鞋面上,最近足踝的3個的外側鞋帶孔延伸到AnaFoam 位置,在拉緊鞋帶時,會感到AnaFoam 會愈來愈緊貼雙腳,而又不會有壓迫感。

外側的穩定是靠大面積的 AnaFoam,而內側便是中底有 UA 標誌的穩定片,足跟亦配有一對三角形的穩定片,加強鞋身穩定性令球鞋不易扭曲及變形。加上外側中底的 Outrigger,令小編對其保護性的疑慮一掃而空,經過多埸 5  5 比賽後,球鞋帶來的感覺絕對比其外表來得「硬淨」,除小足踝因低筒始終没有包覆外(因此 Curry 還是要穿上保護裝置), Curry 5 的穩定性及包覆表現十分出色。











耐用度

Asia Tour 配色的鞋底是半透明的,鞋頭底部有以「化圓為方」作為靈感而設的鞋底紋路,而其他位置則由直線而成,在室內埸抓地表現良好,沒有滑腳的情況。但在未段發現其抓地力表現稍有下降,一看之下原來鞋底已粘到不小灰塵,要清潔過後才回復到最佳的表現。

在兩小時不停的 5  5 比賽後,球鞋没有磨損,而摺痕亦不明顯,但以其容易粘灰塵的鞋底,相信在室外埸地著用過後,會大大影響在室內埸的抓地力表現。







總結

Curry 5 是一對十分配合 Curry 打法的球鞋,追求靈活,穩定,没有明顯的緩震,其鞋帶系統配合 AnaFoam 物料讓小編十分驚喜,表現超出預期,如果你的打法不是以彈跳力為主,Curry 5 絕對是一對好的球鞋。尺碼方面,小編穿回原來的尺碼便可。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stephencurry #curry5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Sole 師傅鞋評】AIR JORDAN XVIII 完美演繹WHAT IS LOVE


2003416日是球迷最感婉惜的日子,因為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於這天作客費城76人後便正式退役。上陣28分鐘,拿下15/4籃板/4助攻,或許數據上不怎麼華麗,不過每一次得分都總贏得球迷們的掌聲。


(網上圖片)


Air Jordan XVIII (AJ XVIII)可算是Michael JordanNBA賽場上的最後一對實戰鞋款,當時效力巫師隊的MJ,其Air Jordan系列配色也由經典的白黑紅換成藍色主調。




當年有說AJ XVIII是系列中配置最豪華。無他的,從外觀上,一整塊麂皮加上簡約線條,還有鞋底的車線都令整個格調都提升了,加上Lamborghini Murcielago作靈感,亦令人感到別樹一格。那麼AJ XVIII 的內在美就莫過於加入了碳纖維支撐板的鞋墊與兩層的Zoom Air。至於AJ XVIII的設計師Tate Kuerbis,之後也主理了AJ XIXAJ XXXIAJ XXXII以及最新的AJ XXXIII




著起AJ XVIII,總是渾身是勁的想模仿MJ場上每一個動作,也許這是對MJ的另一種致敬吧!上腳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剛才提過的豪華,足部四周都被記憶泡綿包圍著,所以與雙足的貼合度非常高。鞋床的全掌Zoom Air也不致於令你在比賽中雙膝酸痛,雖說是兩層Zoom Air,不過後跟感覺不太明顯,反而前掌倒有回饋感的。而在足踝支撐方面,歸咎於當年的款式,依然是保留著傳統的中統設計,足踝被鞋領覆蓋是基本的,加上快速綁帶系統,腳背至足踝都能被鎖定著。


當然這對“神”鞋也不是完美,主要是那塊碳纖維支撐板的鞋墊,雖說加強中足額外的穩定性就靠它了,原意是十分好的,在一般跳投或防守時也沒有什麼不妥。可是小編打波的風格卻以鏟籃及衝搶籃板爲主,對於前掌急停有著很大的需求,這樣問題就來了,鞋墊上半部分是軟的,但鞋墊下方的大半位置都是碳纖維支撐板,每每於急停時鞋墊便會順勢向前摺起而引起不適。


如果是一整塊軟軟的鞋墊,因物料相同反而不會有這類問題發生。或者是考慮到MJ當年的打法都是中距離投射爲主,這樣子的話就不太受影響了。


除此之外,AJ XVIII也算是對實戰好鞋,也難怪近期Lance Stephenson都經常著用AJ XVIII吧!


除了鞋子本身,有誰記得當年的鞋盒裡還附送一個麂皮專用的清潔小刷子,還有Retro卡一張呢?這些小物往往令整個包裝都錦上添花呢!可惜今次就欠奉了。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一起重溫當年Air Jordan XVIII的廣告片段吧!


What is Love? 
Love is playing every game as if its your last.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AirJordanXVIII #AJXVIII #WashingtonWizards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Sole 師傅鞋評】換上Flyknit 的Zoom Fly


Zoom Fly這名字並不陌生,其實上年已於Breaking 2 project中曝光,然後再持續有密集的配色推出。

至於剛剛迎來的Flyknit 版本又有什麼個人之處呢?假如你兩款都未曾試過,現在就先上一堂物理課。

有說能量只能被轉移而不能被憑空創造,也不能被憑空消失。在跑步過程中,泡綿的作用就是減少能量的損耗。每當跑者的腳離開地面後,泡綿要恢復原狀的時候,能量就發生了轉移。若泡綿回彈後愈接近原來的形狀,就意味著愈多的能量被轉移回到泡綿當中。



夠鐘下課了,現在再談談鞋面吧!上年參加了數個半馬賽事,Zoom Fly都是被欽點的好拍擋,透氣、輕盈、還有重心傾向前都是對於它的簡評。這次Zoom Fly Flyknit的鞋面物料由Flymesh轉爲Flyknit,大大加強了包覆性,令整體更為貼腳。尤其是前掌,感覺更加明顯,對於跑動時更為流暢。而支撐上亦直接由Flyknit代替了Dynamic Flywire,綁緊鞋帶後已經直接感受到外加的壓力令雙腳更能鎖定於鞋內。


尺碼選擇方面,由於剛才亦有提過Flyknit非常貼腳,加上新鞋的Flyknit未軟熟到一個程度,鞋頭腳趾位置會有輕微的壓迫感。如果著回平時碼數時建議著薄襪,如果習慣著cushioning的厚襪時就建議預大半碼會比較舒適。


至於中底看似一樣,其實暗藏玄機。先回顧一下Zoom Fly,以全掌的Lunarlon 中底融合彈性素材的尼龍板,並以湯匙形狀嵌入中底,令每一步都會想向前彈出去,著地吸震之餘亦爲下一步提供更快的回饋。

至於Zoom Fly Flyknit,則由Lunarlon換成React泡綿,而且這次還換上全掌型碳纖維推進板,其作用就是增加硬度以增加推進力,幫助跑者快速從地面彈起。沒有了上一次重心向前傾的衝刺感,反之是整個腳掌都能平均地接收到回彈感!

跑了數次約7km的路程,跑完以後好像也沒怎麼費過力,大概就是這雙秘密武器(中底配置)的力量吧!確是省了不少腳力。直到跑了一次12km10km,雙腿才開始有點累的感覺。如果用來長課的話,應該可以輕鬆一點。

不過大家最關心的仍是鞋底的耐用度,Zoom Fly Flyknit暫時沿用上一次Zoom Fly的外底橡膠分佈,粉紅色部分是較為耐用的部分。不過換個角度看,磨掉的外底其實也就是見證自己訓練的成果吧!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NRC #weflyhkg #nikerunning #ZoomFly #Flyknit #ZoomFlyFlyk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