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Sole師傅鞋評】 NIKE PG 6



早前因右手傷患而缺席比賽的Paul George 終於正式歸隊復出,當大家正關心PG能否幫助快艇隊打入季後賽時,其腳上穿著的PG6 亦是另一熱話。





Nike PG 系列在經歷PG 1-3 代的前掌 Zoom Air,到其後4-5 代的全掌 Air Sole 配置,如今第6代將踏入另一階段。新一代PG 以”walking on clouds” 為設計理念,用上了全掌式 Nike React 泡綿中底,是Nike 繼Hyperdunk 2017 後再次用上同樣的緩震配置;而最重要的是,今代PG6依然維持了當年人們對Nike React 的好評,更針對React 的弱點作岀改善。





 

 

🔽材質🔽
平心而論,PG6 選材用料的確不像明星代言鞋款,什至有少許廉價的感覺;能夠在鞋身上找到的物料只有網布,泡棉和少量皮革。PG6鞋面用了兩種不同材質組成,前掌鞋面採用柔軟布料,鞋身則使用厚實網布加強耐用性。今代PG刪減了鞋側TPU 和鞋面塑料塗層作加固,取而代之在後跟及兩側中央部分用上皮革,以保留鞋身的靈活性。配合上設計師在中底一些位置留空使React 外露,亦加強了球鞋的彎折性,有利球員跑動和起步等動作。






 



 
🔽支撐保護🔽
支撐方面,PG6 前半部分以襪套式設計,後半部分為一般鞋舌設計,而鞋舌和鞋身後半部均附有厚實的泡棉襯墊提升舒適度和包覆性。此外,設計師亦於前方第二至第三排鞋帶孔配以束帶設計加強包覆,不過束帶只縫在鞋面上方沒有向鞋底伸展,而後跟泡綿和皮革亦發揮不到最大作用,使後跟包覆性不足,雖不致會脱跟但起步動作時常有顧慮而要「就住就住」。另外,因為大面積地運用泡綿襯墊,引致PG6 犧牲了透氣性,筆者每次著用完畢後入面的襯墊都帶點水蒸氣的感覺。



 

 

上代PG5 在球鞋兩側加入TPU固定腳掌,外底亦設有Outrigger 防側翻;至於今代則改變方針,改而採用更寬闊底部設計加強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外底向上包覆至中底位置亦有助防側翻。外底圓潤的輪廓稍微增添切入的流暢性,至於隱藏於中底的抗扭片也有助球鞋抗扭能力,但抗扭能力略嫌較上代遜色,對於保護性要求高的球員來說PG 6未必是首選。





 



🔽抓地力🔽
PG6 的外底在球鞋內外側都大幅向上延伸包覆至中底React 部份,紋路亦由鞋底延展至外底邊緣。有別於近年傳統及普及的外底紋路如人字紋或等高線,PG6 的外底有大量由不同方向橫紋所組成的圓形,腳跟中心的放射性紋路以及中間部分PG logo 造形的圓點均用上橡膠加強耐磨。留心觀察會發現鞋底紋路坑紋分隔得較開,不易藏灰塵;水晶底橡膠亦較硬,減低外底紋路磨蝕,而確實經過筆者在户外場地多次訓練,外底紋路同樣絲毫無蝕。



 

 
表現方面,是次評測的配色用上水晶外底,並非針對室外場地應用,但筆者在户外水泥場訓練多次亦沒有嚴重打滑情況岀現。但每當在急停改變方向時,PG6 並非可以緊緊釘着地面的鞋款,而是需要額外空間作緩衝,相信這是由於透明外底橡膠過硬或室外場地引致,在室內場地使用必有更好的發揮。所以如果是常常打室外場的話,筆者一律建議入手XDR版本。






 


🔽緩震🔽
新一代PG的緩震配置用上了全掌React 泡棉,這種緩震技術以柔軟、輕量見稱,NIKE較多運用此技術於跑鞋之中,而同樣採用全掌React 配置的籃球鞋的就有當年的Hyperdunk 2017 最為代表。透過對泡綿密度的不同調整,PG6所使用的React 中底沒有了過往對React「死軟」的印象,反而是更有回彈的感覺。


 


 
中底的React 泡綿除了有一定厚度,設計師更巧妙地將外底向上伸延並包覆,限制React受重時向外延伸的特性,同時避免中底因長時間著用而導致變形。由於後跟部份的React為大面積外露設計,因此筆者感受到後掌的泡綿較前掌柔軟,有利緩震;而前掌的回彈側有助起步、切入等動作。







🔽總結🔽
簡單來說PG6滿足了後衛需要的靈活性和前鋒需要的平穩穿著體驗,過往React 過於柔軟而缺乏支撐性的詬病得到大幅改善,腳感跑起來很順暢,而且緩震更有紮實回彈的感覺。雖然透氣度一般,鞋身用料感覺較為廉價,而且外型設計亦受到大眾批評(見人見智吧),但就港幣$849定價的鞋款而言,其性價比可說是十分高,穿著表現也不錯。如日後有更吸引的配色推岀(如PlayStation版本) ,必定乖乖入手。



#TalkSole #Sole師傅 #鞋評 #PaulGeorge #PG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