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Sole 師傅鞋評] 非主流的設計成就了這對鞋 - Jordan Super.Fly 2017 PF Performance Review


測試鞋款:     JORDAN SUPER.FLY 2017 PF
顏色:            SAIL/BLACK-INFRARED 23
                   VOILE/INFRAROUGE 23/NOIR
試穿鞋號:     US 10.5
使用科技:     Flight Web Lacing System, REACT核心, Phylon
建議鞋號:     跟據以往所穿著鞋號即可
評分:            100分作為滿分



Super.Fly(下稱SF)來到2017年捨棄了以123等的數字代號而直接以年份命名為Super.Fly 2017,可見SF系列在今年有脫胎換骨的決心。作為Jordan Brand首對以REACT緩震技術推出的實戰鞋來說,真是令人充滿期待。究竟Super.Fly 2017的實戰表現能否一洗大家對Super.Fly 5的中庸印象呢?



足踝支撐與靈活度:            85
Super.Fly 2017有合成皮革與工程網面(Mesh)的兩個市售版本,而筆者測的是材質較厚的合成皮革版本。時的變推進了球鞋於物料上的進步,為了追和靈活,以網面(Mesh)為主要物料的球鞋在市面成趨,所以一體式合成皮革示人的SF2017是一個很大膽的設


除了外層的麂皮物料外,SF2017亦加設內靴來加強雙腳的貼合感。與一般的內靴不同SF2017的襪套設V型切口以方便穿著;而內靴的外圍亦加入了Flight Web Lacing System來加強側向的支撐保。由合成皮革Break-in需時,SF2017在最初幾次的貼合感會有點差異,一旦經過Break-in以後,麂皮便會配合內靴提供更全面的包覆性,這方面用家可放心。另外,後腳跟的位置加入了兩顆較細的泡棉用以填阿基里斯腱的空位,令雙腳的整體穩性提升。


再者SF2017的中筒設計減輕了以麂皮為主要鞋面材質的笨重感,加上採用全新的REACT中底,沒有如以往FlightplateZoom Air的配會令前腳掌向上翹的腳感一樣,令用家的腳感更為貼地,於攻守的切換上能夠快速作出反應,為靈活度加了不少的分數。



舒適度與表現:            85
相信有很多人都對Super.Fly 2017 REACT物料的緩震表現充滿期待。SF2017以全掌REACT泡棉作為招徠,但其實只有核心的部份為NIKEREACT物料,接近外底的則是如平常無異的PHYLON載體。以筆者而言,SF2017在跑動或是跳方面,都認為REACT的回饋表現未如以往系列所採用的Zoom Air般明顯,或許是因為筆者的體型比較瘦削,跑動時的雙腳未有太大力度去「ActivateREACT的回饋。

另外,筆者曾經更換較薄的鞋墊去感受REACT回彈感,而經測過後,多數在上籃時的最後兩步才會明顯感到REACT那輕微的回彈感,對比起過往SF系列聞名的Flightspeed系統配置稍為平庸。


至於舒適度方面,SF2017的合成皮革鞋面在未Break-in前會很生硬地壓逼腳趾及腳背位,加上其一體式的(麂皮)鞋面,令到雙腳較難套入鞋籠內。不過經過數次著用後,麂皮會較為軟化並提供不錯的包覆感,加上在鞋身兩側加設的「摺位」都有助減低了用家於跑動時所感受到由鞋面帶來的壓逼感;而REACT中底經長時間著用亦不會因過份軟熟而導雙腳出現疲勞,整體的舒適度較上代Super.Fly 5較好。




耐用度與抓地力:         95
麂皮版本的SF2017在耐用度方面固較網面版本的優勝,即使於鞋頭位沒有加入TPU塗層,筆者的SF2017在實戰過後除了一點的骯之外,是絲無損的。除了鞋面的材有高強度的耐磨性之外,其實SF2017的鞋底亦蘊著另一特點 ─── 分壓設計的橡膠外底。筆者大多數的測試場地都是室外場,經歷個多月的室外場洗禮後,手上的SF2017的半透明外底並未有太大損耗。


而這個印有腳掌壓力的分佈圖的外底紋路於室內外場的抓地表現都十分出色,就算筆者在室外場實戰後未有抹走外底的塵埃,SF2017於室內場的抓地力表現依然強勁,是過往SF系列中最好。



透氣度:         75
一體式合成皮革加上內層V型內靴這個組合若是在夏天的室外場著用的話,就別要期望有什麼透氣吧;即使留在室內場著用,侷促感依然較以往系列或者是同期推出的籃球鞋嚴重。雖然鞋舌的部份改以網面以加強透氣度,但實質對透氣方面沒太大影響。若果注重透氣問題的話,選購網面版本會比較好,但在支撐方面就需要有一點取捨。



外觀:            95
第一眼從NIKE REACT的發佈會上看到Super.Fly2017的真身時,就覺得這對是比較「潮流」向的籃球鞋(當然實測過後是有姿勢同樣有實際)。撇除網面版本不說,另一個版本以麂皮作為主要的鞋面物料,配以其一體式的工藝,在外觀上與Air Jordan XI極為相似(特別在鞋頭的位置);再者,後腳跟的Flight Logo除了向同樣有Flight字樣的Air Jordan IV致敬外,它的反光處理亦都令SF2017在黑夜中的更加耐看。


市面上除了有黑色與米白色的合成皮革版本外,還有一貫的網面版本,外型同樣好看。對比以往的Super.Fly1-5代,SF2017沒有很「籃球」的味道,所以off-court著用都有不少的搭配。不過若是選擇麂皮版本的同時又很怕骯髒的話,筆者手上的米白色就不太合適,始終淺色對於污跡方面比較明顯。








足踝支撐與靈活度:            85
舒適度與緩震表現:            85
耐用度與抓地力:         95
透氣度:                     75
外觀:                         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分:                         84

SF系列總是讓人又愛又恨,例如Super.Fly4改變了舊有SF的鞋型,同時把Zoom Air設計成3段式的Articulated Zoom Air,令到主打爆炸力、彈跳的Super.Fly變得更全面更易適應多方向的跑動;可是之後一年推出的Super.Fly 5捨棄了Flightspeed,亦把大部份的配置回歸到較為平庸的籃球鞋款,在實戰的表上或多或少令人失。至於今年的Super.Fly 2017,雖然未有飛躍性的進步,但由採用全新REACT的緩震物料開始,這個系列似乎走回了向上攀的道路。

總的來說,REACT物料的回饋未有像Zoom Air般明,但勝在耐用度較Lunarlon高。而SF2017的合成皮革版本在材質、支撐保和耐用性方面較優;網面版本的SF2017則是更輕巧透氣,用家可以就自己的喜好選擇,這都算是今年Super.Fly系列的一個賣點,至少想追求輕巧的用家不用再等到PO(Playoff)版本才有多個選擇吧。